8月18日,碧桂園債務展期有了新進展,啟動點對點談判以及投票。
(相關資料圖)
據不完全統計,碧桂園停牌的11只境內債,存續本金金額合計約157億元,另有存續境外債17只,存續金額107.95億美元。
那么,碧桂園具體的債務展期議案是什么呢?據了解,此前碧桂園已給出“16碧園05”的初期方案,并與部分持有人討論展期事宜。該筆債券為私募債,將于在9月2日到期,債券余額為39.04億元。
碧桂園計劃將“16碧園05”展期三年,準備分七期兌付。其中,首筆兌付6%(第1、2、3個月連續兌付2%),2024年9月兌付10%,2025年9月兌付15%,2026年3月兌付25%,最終在2026年9月兌付最后的44%。碧桂園方面準備拿出部分項目股權收益權用以增信。
有投資者表示,目前僅收到“16碧園05”的展期議案,尚未獲得其他債券展期議案。部分投資者認為,碧桂園其他債券也可能參照該債券的方案進行展期。
展期3年較為理性和切合實際,先做好保交樓,首付已經盡力
資深人士認為,展期成為房企應對債務壓力的一種普遍選擇。如果房企將所有資金用于償債,過度壓縮經營規模,過度處置優質資產,也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從碧桂園內部人士了解到,目前公司監管賬戶資金余額加上已售待收回樓款基本可以保障未來保交付任務的完成,但項目層面現金基本采用封閉管理,資金在扣除工程款等成本后需優先償還項目層面金融負債。此外,未來2年出于保交樓需要,公司大部分資金處于項目監管戶,賬面現金中可自由動用的比例極低。
一位接近碧桂園的人士表示,碧桂園提出展期3年的方案,應該是基于公司可持續經營的大邏輯之下,同時也是比較理性和符合實際的。
按公司去年底合同負債余額6600多億簡單估算,碧桂園年初時的未交付房源約為107萬套,扣除今年上半年已交付的27.8萬套,再加上今年的銷售部分,公司截至目前的未交付房源預計在80-90萬套。據了解,今年下半年碧桂園的交房任務為40多萬套,實現全年交付量與去年持平,剩余的四五十萬套會在未來兩年左右完成,大部分應在明年交付。
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是碧桂園落實保交付的關鍵時期,在目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現實背景下,首先做好保交付,不僅是政治任務,也是企業的義務,這是關系到千百萬購房家庭幸福的民生問題。隨著項目的逐步交付,監管資金逐步解凍釋放,資源錯配的情況將在后期得到緩解。
只有隨著項目建設交付,監管戶資金逐步釋放,方能有可動用的剩余資金上流至集團,以償還集團層面的公開市場債務。
據了解,自行業進入調整期以來,碧桂園竭盡全力堅守保交付、保剛兌信用底線。但行業銷售持續下滑、再融資環境極其艱難,集團層面的可動用現金資源已非常稀缺,出于對公開債券兌付的重視及對債券投資者利益的關注,目前的首付條件公司已經盡力,并且利息將維持正常支付,最大限度體現誠意。
最大限度避免后續二次展期帶來的傷害
碧桂園的展期方案是在通盤統籌、結合中性的市場預期、與其償債能力相符的情況下制定,從多方面展示出碧桂園非常有誠意的態度和負責任的擔當。
首先,碧桂園無差別對每個賬戶提前償付10萬元,很多公司沒有考慮小額兌付。
其次,結合實際情況,最大限度避免后續二展帶來的傷害。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家房企能落實提出的1年至1.5年的展期方案,后續都陷入了二次展期甚至三次展期的局面。
最后,碧桂園對利息進行正常支付,而近年房地產企業展期案例中,很多房企對利息都進行了遞延,例如龍光、世茂、融創、富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債務重組無法一蹴而就,無論是展期還是債轉股,只能緩解燃眉之急,對于各種債權人來說,都是無可奈何的妥協。出險房企最終能否“復活”還要依靠銷售回款,仍應以保交付為主要目標,積極營銷、促進銷售及現金回籠,修復基本盤。只有企業恢復正常運行,才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摩根大通加倉、大宗交易溢價,大佬力挺
伴隨著碧桂園頗有誠意的債務重組方案,二級市場上碧桂園股票也是暖意融融,不僅有外資加倉,還有大宗交易溢價。
根據香港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8月14日,碧桂園獲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價0.8435港元增持好倉約1.71億股,涉資約1.44億港元。增持后,JPMorgan Chase & Co.最新持好倉數目為13.94億股,持好倉比例由4.42%上升至5.04%。
8月17日下午,碧桂園1000萬股股票通過大宗交易以每股0.775港元成交。當日收盤,碧桂園報收0.77港元,即大宗交易價格高于收盤價,相當于溢價0.6%。
8月18日,在恒生指數大跌2%的情況下,碧桂園盤中最高漲幅超5%,截止收盤跌1.3%,顯著強于大盤。
8月16日晚間,萬科創始人王石在社交平臺談近期碧桂園事件,王石直言,“當前房地產企業陸續面臨挑戰,尤其是大的房地產公司面臨著轉型,我和老楊相互敬重,相互佩服。”其相信,“楊國強先生會積極地應對困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