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下半年,監管整治銀行業亂象的力度依然不減。
根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7月(以罰單公布時間為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央行以及外匯管理局3家監管機構對銀行業(不包含個人)共計下發了189張罰單,較6月增加33張,是年內僅次于1月的數量第二多月份。
(相關資料圖)
不過由于7月開出的罰單金額相對較小,因此當月罰沒金額較前一月大幅下降,合計罰沒1.72億元,環比下滑33.6%。盡管如此,7月仍有兩張千萬級罰單,以及21張百萬級罰單,顯示出銀行業違規亂象仍待整改。
從處罰原因來看,涉房業務仍是違規的“重災區”,監管針對商業住房“零首付”“假首付”等違規行為的罰單也開始出現。
平安銀行、郵儲銀行領當月最大罰單
分銀行類型來看,7月國有行以5593.34萬元的累計罰款金額占當月銀行被罰沒總金額的“大頭”,農商行和股份行則分別以4973.25萬元和4545.45萬元的罰單金額分列第二三名。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具體到各家銀行,相較于6月共有7家銀行收到總金額超千萬的罰單,7月僅有平安銀行(000001)(000001.SZ)和郵儲銀行(601658)(601658.SH)兩家,被罰沒的金額分別為3562.68萬元和3382.5萬元,分別占所在銀行類型罰單總額的78.4%和60.5%。
盡管7月巨額罰單數量有所縮減,但百萬級罰單依然頻現。當月領到最大一筆百萬級罰單的是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該行因未按照規定及時清退風險統籌資金等11項案由被罰380萬元,這也成為該行自2022年獲批開業以來的首筆罰單。
除此之外,農業銀行(601288)(601288.SH)、工商銀行(601398)(601398.SH)和中國銀行(601988)(601988.SH)也因領到百萬級罰單排在本月罰單榜前列。比如農業銀行當月收到的15張罰單中,最高一單處罰金額達到320萬元;工商銀行的10張罰單中也有兩張超百萬元;中國銀行也在10天內收到5張罰單,單筆處罰金額最高為210萬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涉房業務仍是違規“高發區”
從違規案由來看,在梳理罰單后發現,涉房業務仍是違規“高發區”。據不完全統計,在7月下發的189張罰單中,涉及房地產業務違規的有22條。
其中,齊商銀行濟南分行因變相為房地產企業融資等原因,被罰沒280萬元,成為當月被罰金額最高的城商行。工商銀行和河南太康農商行的分支機構則是因違規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領罰。
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多則罰單劍指中信銀行(601998)(601998.SH)、貴州都勻農商行發放商業用房“零首付”“假按揭”“假首付”貸款,并分別處以罰款50萬元。
事實上,除商業用房外,此前也有銀行因違規發放“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被處罰,領罰的銀行中也不乏國有大行。比如2023年5月,郵儲銀行的三家分支機構就因違規辦理“假首付”個人貸款合計被罰190萬元。
從上述銀行被罰的情況看,監管對于“零首付”“假首付”的違規行為持“零容忍”態度,此前也有多地監管機構發文警示消費者,要警惕“零首付購房”的陷阱及風險。
不過在房地產業務違規的案由中,最普遍的依然是“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這一項。在7月的罰單中,就有包括江西于都農商行、青海共和農商行、雅安農商行、郵儲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因該項違規被罰。
而之所以屢屢出現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現象,或與一些購房者選擇“轉貸降息”有關。所謂“轉貸降息”,指的是以貸款利率更低的經營貸、消費貸置換利率更高的存量房貸的行為。
盡管2022年以來多次下調LPR后,目前已有超過40城首套房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但仍有不少此前在利率“高崗”上貸款的購房者的利率在5%以上,而目前個人消費貸和生產經營貸利率普遍在年化3.5%左右。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新發消費貸、經營貸與存量房貸之間存在一些套利空間,以及消費貸、經營貸資金存在貸后管理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這也反映出一些金融機構內部風險管理存在不足的問題。
不過存量房貸利率存在有望下調的可能性,未來此類現象或將得到緩解。7月14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
在央行發聲后,銀行普遍持觀望態度,尚未拿出可行方案。不過興業銀行(601166)(601166.SH)廣州分行已率先試水,提出針對存量按揭客戶給予1年期的利率優惠券。
但有媒體報道稱,這只是該分行在部分支行開展的一項創新試點,只針對少數優質客戶,并未在當地大量推廣,且早在央行發聲前即已開始試推該項優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