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
【資料圖】
7月24日、28日連著兩枚“深水炸彈”,短短幾天一舉扭轉了房地產此前延續多年的情緒頹勢。第一個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重新定調樓市“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改變”“應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第二個是住建部提出“落實好認房不認貸”。
供求關系改變與適時調整優化政策,其實是有因果性的,在供求關系改變后,政策方向也應有適時的調整。
回顧上一輪樓市漲跌周期的起點,2014年9月30日,在樓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央行、銀監會發文,放松首套房貸認定標準,二套房由“認房又認貸”改成“認貸不認房”,要注意,當時的“認貸”意思并不是認“貸款記錄”,而是認“在途貸款”,“認貸不認房”就是說只要沒有在途房貸,哪怕名下有一套房,也不影響銀行按照首套房發放按揭貸款。當時這個政策已經算是非常重磅的提振政策,但是出來后并沒有一舉改變樓市走向,直到2015年12月“去庫存”開啟,才真正意味著筑底結束。
而從2014年9月30日開始釋放利好之后,可以從當時統計局數據曲線看出,市場端先是下探觸底,之后“穩步回溫”,但開發投資增速的下跌和庫存的增加,等不了市場“慢慢走”,而且當時全國行情分化,部分地區庫存積壓非常嚴重,全國期房庫存去化周期甚至已經長達4.5年。“去庫存”大招在當時也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關鍵點在于之后的樓市行情,很多人記憶猶新,2016年到2017年3月,房地產被推向波峰,市場最為洶涌的時刻,也引出了史上最為嚴厲的政策,就是“認房又認貸”,這回是直接認“貸款記錄”,只要你曾經做過按揭貸款,哪怕名下無房無在途貸款,買房也只能按二套貸款,首付是80%。在北京,認房又認貸的“317新政”曾被網友稱為“終結者”。
當時,爆熱的市場“突然靜音”,令人印象尤為深刻。這也就是此次住建部提到“落實好認房不認貸”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原因,不少人想知道,如果北京、上海取消認房認貸,那市場會否重演“沖向波峰”的歷史?
僅從當下來看,在政策破冰之前,各方心態焦灼,都希望有個力量能夠“拉自己一把”,包括房企、二手房業主、中介公司等等,而購房者,面對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希望有政策指路。銷售端能帶來最佳現金流,若市場得以提振,對資金鏈緊張的房企而言更無疑是雪中送炭。業主則在3月到7月間,深刻體會了市場一路趨冷,渴盼“史詩級”政策,促進成交。
直到7月24日政治局會議一錘定音,中央明確定義目前“供求關系已改變”,也意味著,后面的政策,是基于新供求關系的政策,將更加直接有效,不再受限于此前的一些條條框框,這對各方來說,都是“定心丸”,雖然可能還需要時間落地,但方向已定,預期向好,不再存疑。
和上一輪漲跌周期相比,此時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市場,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情緒更加理性,即便北京、上海取消認房認貸,相信行情啟動以后,買房超負荷貸款、投機謀漲幅的人也將極少。購房人不會因為可貸額度多了就拼命貸款,而是會理性評估收入及穩定性,合理貸款。企業在慢慢回復元氣的同時,也會更加理性拿地,合理杠桿。這是經歷了此前5年的洗禮,換來的成長。
基于這點,可以判斷,即便北京、上海取消了認房認貸,購房者入市也會謹慎貸款,市場得以提振的原因,不是貸款空間變大了,而是信心與預期的逐步恢復,是因為政策決心帶動市場情緒。
而從行情來看,目前提振是必然的,眼下市場的筑底狀態也是肯定的,房價從3月攀高后回落直到7月,更多賣家是在“硬扛”等利好,當利好已至,價格有望逐漸回彈至3月水平,買家看到適合房源應迅速出手不要猶豫,賣家也不要捂房等漲價,中長期市場還需要看產業和城市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