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首次降準落地。
3月17日央行發布消息稱,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截圖自央行官網
(資料圖)
由于本次降準為全面降準,估計將向銀行體系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至5300億元,同時每年為銀行節約成本56億元至60億元。
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此次降準超出市場預期。央行則表示,是為了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降準0.25%
3月15日,央行連續第4個月加量續作MLF,且本次續作加量規模達到2810億元,屬于較高水平。由于MLF加量操作和降準都能補充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因此3月MLF操作出爐后,市場降準預期普遍降溫。
直到央行直接宣布降準0.25個百分點落地,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盡管前幾次是通過國常會等場合提前釋放“降準”信號,但本次降準央行也早有“鋪墊”。
在3月3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回應降準降息問題時表示,目前我們貨幣政策的一些主要變量的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實際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在總量政策方面,易綱表示,“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
對于超預期降準,在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今年以來,央行加大公開市場和MLF操作規模,實現凈投放,保持了流動性總體穩定。今年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向好走勢,但經濟回穩的基礎還不穩固,適時采取降準措施,向金融體系釋放長期流動性,有助于降低銀行機構資金成本、做好資產負債管理,特別是對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將發揮積極作用。
對比前幾次降準,本次降準幅度較為適度。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央行降準25BP釋放出央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搞大水漫灌,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目前看,國內降準空間較前幾年已明顯收窄。”
“此外,降準對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更為有效。近幾個月來,MLF雖然延續加量投放,但是價格偏高,不利于降低融資成本。在當前銀行業負債成本承壓、凈息差持續收窄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央行適時降準,有助于更好的激發實體融資需求,穩經濟、降成本,并有效緩解銀行負債和經營壓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溫彬如是說。
影響幾何?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曾表示,在諸多工具中,降準所提供的流動性期限最長、成本最低,可有效緩解貨幣創造過程中的流動性約束,因此政策效果頗為明顯。
“本次降準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為接下來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鋪平道路。本次降準將為銀行每年節約資金成本56億元至60億元,結合去年9月份以來銀行啟動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過程,有望增加銀行壓縮LPR報價加點的動力。”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判斷,后期為盡快引導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不排除上半年報價行適度下調5年期以上LPR報價10至15個基點的可能。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央行降準會釋放流動性,但當前銀行實際上并不缺流動性,所以此次降準可能會促使LPR進一步下行。
談及降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上,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房地產業當前正步入復蘇的初步階段,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降準政策落地后,對于落實“金融16條”政策尤其是信貸政策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各地房地產部門也要充分認識到此類機會,主動作為,積極為房地產的更好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股市方面,盤和林認為當前流動性比較充沛,25BP的降準并不會為市場帶來太大的波動。此次降準可能也是為了預防海外風險的傳導,前有硅谷銀行破產案,后有瑞士信貸財報被否,當前全球金融局勢相對動蕩,通過降準預先釋放流動性,以保持金融系統流動性合理充裕。
降準之后是否還有降息?王青對《》記者表示,降準落地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朝著寬松方向調整,短期內實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當前宏觀經濟已展開回升過程,作為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政策工具,降息往往在應對重大沖擊、托底經濟運行的時點推出,發揮‘雪中送炭’作用;在經濟進入回升過程后,無論我國歷史上的貨幣政策操作還是其他國家貨幣當局的政策實踐,都極少通過實施降息來‘錦上添花’,助力經濟更快上行。”王青坦言,在一季度經濟回升勢頭已經確立的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對此市場已有預期。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的使用上,周茂華認為,貨幣政策繼續采取“總量+結構”工具組合,相機抉擇、靈活調節,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支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