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的數據,2022年1-12月,全國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達33730.34億元,成交規劃建筑面積62002.26萬方,成交樓面均價為5440元/平方米。
(相關資料圖)
從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看,上海2022年全年共成交2839.5億元,是唯一成交金額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且連續三年排在第一位;杭州共成交1913.52億元,排在第二位;北京共成交1615.31億元,排在第三位。
集中供地加碼
2021年2月,22城“集中供地”政策出臺,原有拍地方式改變。然而隨著房企融資收緊,首批集中供地“火熱開局”,第二批次“驟然降溫”,第三批次“小幅回溫”,從開始的“眾人爭搶”逐漸變為大面積流拍,土拍熱度一降再降。
為了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部分城市對土地出讓規則作出調整:如2021年第三輪集中供地中,南京將參拍企業資質由“二級或一級”降至三級及以上,取消“不得聯合報名競買、不得合作開發,嚴格限制股權轉讓”的要求;廣州取消“限房價”規則,同時放寬地價支付方式,但熱門地塊保留“限首套”;蘇州保證金比率下調至30%,首次付款比例由60%下調至50%,除園區地塊外,取消土地市場指導價;杭州改拍地規則中“競品質”為“定品質”,下調部分地塊起拍價,上調部分地塊項目預售價格。
進入2022年,22城集中供地次數明顯增加。2022年9月23日,無錫率先啟動第四批集中供地,掛牌13幅地塊,總出讓面積76.2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0.87萬平方米,總起始價163.8億元;9月30日,蘇州市也發布了第四批集中供地公告;10月10日,南京掛牌4幅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1.22萬平方米,起拍總價66億元。在完成第四批集中供地后,無錫又緊鑼密鼓推出第五批集中供地計劃,多城跟進,武漢、徐州甚至發布第六批次集中供地公告并于近期完成出讓。
中指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張曉飛表示,集中供地今年以多批次供應為主,部分城市推出五、六批次集中供地,涉住宅用地1652宗,推出規劃建面16543.8萬方,同比上一年減少51.38%;成交住宅用地1466宗,成交規劃建面14422.9萬方,同比減少40.7%,土地出讓金17826.9億元,同比上一年減少21.8%。
張曉飛在對2023年土地市場的預判中表示,供應方面,土地財政短期內無替代方案,地方政府仍將加大供應量,基建投資將對經濟恢復起到關鍵作用,而基建投資的成本回收更依賴土地出讓;土拍規則方面,多批次分散供地,繼續降低土拍門檻(減少配建、減少自持、提高限價、降低地價、降低資質要求、降低保證金比例),保障性住房用地公開供應成趨勢(廣州、深圳、北京等);成交總量上,房地產市場面預期邊際改善,但土地市場熱度難有根本性恢復,市場化運作房企拿地有限,城投等地方國資企業仍將托底拿地,預計明年全年成交量較今年有進一步小幅回落。
土儲資源更加向頭部集中
企業方面,中指院數據顯示,2022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金額12975億元,同比下降48.9%,全年整體拿地低迷。但從權益拿地金額排行榜來看,國企央企表現突出,其中華潤置地以873億元排名第一,中海 地產以751億元排名第二,保利發展(600048)以734億元排名第三。焦點研究院指出,此類房企融資和銷售受市場下行影響較少,銷售降幅遠低于典型房企行業均值下滑幅度,公開債券融資金額居市場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拿地排名前10強房企中,除了濱江集團(002244),其余均為國企央企包攬。
而作為土地市場的重頭戲,國企央企在集中供地市場上向來也是獨領風騷,不過今年被地方國資超越。數據顯示,2022年,央國企通過集中供地拿地金額為6684.8億元,占比37.4%;地方國資拿地金額為7486億元,占比42.0%;混合所有制企業拿地金額為849.4億元,占比4.8%;民企拿地金額為2824.1億元,占比15.8%。
相比國企央企拿地踴躍,更多房企則忙著解決資金問題。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2022年受市場持續低迷、企業資金承壓等因素影響,百強房企投資力度大幅下滑,有近四成百強房企全年投資暫停。從集中度來看,2022年百強房企新增貨值中有51%集中于10強房企,超過一半,21%集中于11-20強房企,TOP20房企新增貨值合計達到72%。
克而瑞研究中心進一步指出,由于房企普遍收縮了投資預算,導致對于總價、貨值較高的核心一二線城市地塊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僅剩龍頭房企“手有余糧”,因此市場優質土儲資源更加高度向頭部房企集中。
關鍵詞: 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