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前10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402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9%。為了補足地方財力的缺口,北京、杭州、武漢等地增加了土地出讓批次,無錫甚至在年內完成了5批供地。但長春、沈陽、重慶三地尚未完成全年計劃內三批次供地,這可能和拿地需求冷淡有關。為了增加土地出讓的吸引力,近期出讓地塊質素大多優質,例如北京供地有半數位于朝陽區。
今年迄今土地成交溢價率仍在繼續走低,22個大城市2022年第二批后(即3、4、5批土地)成交溢價率2.4%,較第一批4.7%,第二批3.9%繼續下降。土地成交中地方國資拿地的金額占比達到56%,創下分批供地以來的新高,較之上一批次的45%上升明顯。一般來說,地方國資可能是土地市場托底的力量,不過土地成交規模龐大。截至目前,22城三批及以后批次土地出讓合同金額達到5883億元,環比第二批次上升10%。而且,2022年的供地遠未結束,我們相信,三批及此后批次的總供地金額會明顯超過2021年三批次5982億元的水平。上述數據說明,企業拿地意愿極為低落,但供地方推貨態度十分堅決,急于出讓土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具備加杠桿能力的地產央企態度十分謹慎,2022年三批次及以后供地,央企拿地金額占比僅為7.5%,創下2021年年初以來新低——這也說明企業拿地意愿低并非只是缺乏資金,更是對未來預期十分悲觀,大多希望儲備現金,度過嚴冬。
22個城市中,四個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占比,在三批次及以后供地中達到40%,較二批次33%進一步提升,也創下2021年初分批供地以來新高。考慮到2022年并未結束,本批次(含額外的第四批)四個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計,或許可能和2021年最高點接近3000億的規模,也不遑多讓。一方面,這說明即使是一線城市也有土地出讓金增收的需要;另一方面,這也說明開發企業高度聚焦,積極在核心城市布局。與此同時,這在暗示核心城市新房供應可能偏大,即使需求復蘇,房價上漲壓力也很小。
由于長期的縮表,地方供給土地的意愿十分強烈,土地市場機遇明顯。各項政策不斷推出,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按揭貸款利率的下調,預計很有可能推動房地產市場需求在2023年初明顯復蘇。因此,我們認為,房地產企業即將迎來一個難得的擴表機遇——即低廉的土地價格和行將復蘇的銷售組合。即便全國區域的銷售仍有不確定性,但企業新增土地大多位于一線和強二線核心城市。我們相信,是否能在未來6個月取得股權融資和適當增加杠桿利用,可能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關鍵。
我們相信,政策多管齊下,將有助于助推房地產企業進入信用新周期,企業銷售、信用和投資的惡性循環即將扭轉,資產負債表有望實現修復,在A股融資平臺優勢提升的過程中,積極把握發展機遇的企業有望迎來盈利能力的長足提升。我們看好A股房地產開發企業。
風險提示:至少在當前,銷售遠未轉好。2022年11月,我們跟蹤的樣本企業銷售金額同比下降15.5%,1-11月累計同比下滑32.1%,邊際降幅有所收窄。11月前29天,我們跟蹤的42個樣本城市新房套數同比下降37.6%(2022年1月1日至11月29日累計下降30.3%),14個樣本城市二手房網簽套數同比增長22%(2022年1月1日至11月29日累計下降10.1%)。
關鍵詞: 房地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