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購房門檻。
日前,杭州多個郊區陸續推行新房差異化購房政策,涉及富陽、蕭山、錢塘、臨安、臨平及余杭區等。具體而言,外地人繳納一個月社保或個稅便可在這幾個限定區域購房1套。
11月11日,杭州取消執行5年多的“認房不認貸”,即對曾經有過貸款購房記錄,但已經將房子賣掉并還清貸款,在杭州的“實際無房戶”來說,購房貸款比例及利率可按照首套標準執行。同時,二套首付款比例也從6成下調至4成。
【資料圖】
杭州頻繁對樓市政策進行調整,與市場變化關聯度極高。今年的金九銀十,杭州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推盤量大增,高位供應下成交不增反降,10月成交量環比跌幅高達24.5%,成交表現不及預期。杭州樓市過往紅盤的虹吸效應導致中簽率偏低、拼社保現象正在逐漸消失。
下半年以來,杭州中心城區周邊區域實行差異化購房政策,并推出二手房“帶押過戶”新政,利好置換需求。業內人士指出,杭州近期對購房政策的調整應理解為常規化的市場調整,“政策組合拳市場刺激有限,工具箱仍有較大釋放空間”。
差異化購房
杭州此次差異化購房政策落地區域分布于主城八區的外圍區,甚至細分到了街鎮,比如蕭山區差異化非限購區包括義橋、臨浦、衙前、南陽、新塘、戴村、河上、浦陽、所前、進化、瓜瀝、靖江、樓塔、益農、黨灣等街鎮。
有業內人士測算,年底前杭州要推出2萬套左右新房,而杭州市面上還有購房資格的群體數量也已不足2萬人。為了消解去化壓力,通過調低購房門檻增加可購買人群數量是一個比較溫和的手段。
從產業支撐、交通便利、配套成熟度等方面綜合考量,杭州調低了前述區域的購房門檻,有利于有自住剛需,又暫時被限購區排除之外的新杭州人首置,或杭州戶籍家庭買二套房又預算有限的購房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限購的區域,沒有一、二手房倒掛,大部分為新房限價36000元/平方米以下的區域。
杭州今年前三季度GDP1360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比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杭州2021年GDP為1.81萬億元。如果按照前三季度1.8%的增速,預計2022年GDP為1.84258萬億元,即增加值為425.8億元。
二手房掛牌量增加,導致杭州此前相對充足的市場流動性也受到了擠壓,消費者購房預期發生了改變。據房天下數據,今年6月以來,杭州新房價格走出了W曲線,成交量持續下行。當房企回籠資金的周期變長,房企拿地意愿就會變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地方財政收入。今年杭州三輪集中供地收金1814.6億元,也即將迎來第四批次集中供地。杭州并非孤例,深圳、武漢等地也將推出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北京、長沙、徐州、蘇州等地甚至還計劃了第五批次集中供地。
實際上,今年以來,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等在內多個一二線城市已陸續出臺差異化購房政策;樓市成交量下調,地方政府對購房需求的政策釋放也逐漸增加了。
比如,上海臨港(600848)新片區優化了購房政策,此前針對重點單位的3.1人才政策進行調整:此前購房需滿足“3年社保+住滿一年”,4月份后只需“3年社保+住滿半年或3個月”;8月20日,臨港新片區干脆把居住時間的限定取消了,并將社保年限縮短至1年。
等待流動性轉機
消費者預期變化,樓市成交下跌,房企流動性進一步收縮,這對于當下已陷入流動性困局的民營房企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優化限購政策成為了熱點城市樓市信心恢復的手段之一。目前福州、沈陽、廊坊、南昌等城市已對限購進行全面調整;鄭州、衢州、哈爾濱、廈門、東莞、佛山、南京、蘇州、武漢等城市也實施了差異化限購政策。此外,長三角地區中的蘇州、揚州、無錫、句容等地也陸續出臺新政,包括調整限售等。各地政策調整空間仍然很大,但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購房窗口期正在打開。
杭州各區調整購房政策對剛需購房友好,或能加速剛需進場。住在杭州網信息顯示,11月16日,杭州十區新房住宅成交311套,成交量已連續三天持續上漲。
市場在等待流動性轉機。公開信息顯示,蕭山區有近百個新項目在售;除了市場因素外,重倉杭州的房企也面臨資金回籠壓力。比如不久前境外債務進入全面重組的祥生地產,在杭州有多個剛改項目處于在售階段。其他重倉杭州的房企還有綠城、濱江、萬科、融創、保利發展(600048)、德信、龍湖、招商蛇口(001979)、融信等。
從市場穩健發展角度看,房企既要做好過冬的準備,主動降低運營成本、積極與債權人做好溝通,防范出現債務新的風險;還要在產品打造與營銷上多花心思,加速去化。
對比歷史數據和目前房價走勢情況,目前房價連續環比下跌的月份數已超過2014年。一線城市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了房價環比的下跌,受此影響,同比數據方面也出現了降溫態勢,市場流動性在持續減弱。
正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所認為,短期內房價指數反彈或轉正是有壓力的。不過,各地逐漸加碼對購房門檻的降低,也對市場流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