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樓市,全國房市各種看似矛盾的現象頻出:
從市場現象看:你可能會看到一線上漲,二線奇穩,三線下跌。也可能會看到一線都不動了,但是二線上漲,三線奇穩。或者說一線中北京、深圳開始上漲,而上海、廣州卻在下跌。更夸張的是,有的城市樓市在放松,而另外的城市樓市在收緊,看上去是那么的不一致。
這些都是未來我們一定會看到的現象,這些現象是因為兩個原因造成的。
【資料圖】
第一:樓市本身就不是全國一盤棋的,而是一個非常區域化的市場。上海漲的好,并不一定成都也會漲,甚至烏魯木齊還在下跌,因為中國太大了,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地域特點、經濟特點,以及政策周期。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市場,在大多數時候,市場不是同步的,而是分化的。
第二:管理層有一個原則“因城施策”,也就是深刻認識到不同的城市市場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城市制定不同的管理規則,這也就進一步導致不同城市的市場走勢不同。
所以未來我們談樓市就不能大而化之、不能過于籠統,什么中國的樓市漲不漲,江蘇的樓市好不好,而是要具體到某個城市、甚至某個片區。
未來房產市場不再有全國統一的房產市場,無論是從政策導向還是市場反饋看,房地產的調控將會越來越細致與適應當地,一城一政策就會成為很長時間的政策特點,因城施策將成為房產市場的新常態。
未來幾年內,全國從一線到六線大部分城市處于震蕩和盤整期
這一輪歷史上最大的牛市起始于2014年“9.30新政”,2015年深圳市場率先啟動。幾年下來全國幾乎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房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全國主要城市全市均價上漲在1倍左右,個別城市的某些區域上漲3倍左右,可以說經過了4-6年時間,全國各主要城區房價上漲了接近1倍,要知道在此之前很多城市,包括省會、環一線、GDP前20的城市,是5-10年內房價幾乎不動的,而杭州持續下跌5年之久。
未來國內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分化,而且是這種分化不僅僅在全國范圍內可以看到,以省為單位一樣可以看到。
此外我們要知道經過一輪大牛市,從城市的角度,全國幾乎沒有什么洼地,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已經充分體現了其經濟發展程度,甚至一部分城市由于棚改,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房價。
洼地的出現必須要跌得足夠多,或者盤整時間足夠長。就好像2010-2015年杭州持續下跌,于是迎來了轟轟烈烈的漲幅。
未來你要買房,首先看你的城市是不是下跌過30%以上呢?如果沒有,那么橫盤的時間有多長呢?一線的化有沒有2年呢?二線的話夠不夠三年呢?
未來的市場很難再現2015-2021年大牛市的上漲,購房者不用再像2017、2018年那樣恐慌性入市,買入的機會會有很多,時間也會給夠。2019開始,普漲成為過去,分化成為必然和新常態。
密切關注M1
樓市投資者,不能不知道一個貨幣指標叫做“M1”
經濟學家按照流動性(變成現金能力的強弱)將貨幣從M0到M10分級,數字越小表示流動性越強,其中M1代表現金加活期存款,M2代表M1加定期存款加各種其他存款。
M1增量上升,表示市場不缺錢,反之就是市場缺錢。現在M1在低位翹頭,結合政策面,可以預測今年將不會像去年那么缺錢,而這種寬松一旦持續下去,到M1增速高于M2增速時,往往代表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狂熱的開始,所以,我們要持續關注M1增速這個指標是否能夠持續下去。
拿歷史上最明顯的2019年舉例。2019年2月,M1的同比增速開始在低位翹頭,這是一個重要的金融市場信號。
由于M1持續上揚,2019年中從深圳開始,珠三角東岸樓市逐步回暖,加上深圳政策放松,到2020年中深圳、東莞、廣州樓市明顯回暖。緊接著長三角的上海、杭州也開始跟上。
當然,如果從當年股市看,這個信號十分明顯,2019年1月開始啟動了一輪恢復性的結構牛市。
總結一下:一城一策、普漲結束、市場分化、貨幣寬松,在幾大前提下,暴擊、買入即賺都會越來越難,投資人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城市、片區,而不是大而化之地、籠統地對市場用一根標尺去測量,選城、選區、選籌、甚至選時更為重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