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凱旋 李貝貝 北京報道
《》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受到行業震蕩影響,房企品牌價值出現下滑。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品牌房企品牌價值同比下滑9.7%,超3成企業品牌價值受損。
不過,在房地產此輪調整中,有著國資背景的房企品牌價值遠高于行業均值。同時,多家房企開始發力代建等輕資產業務模式,幫助企業品牌價值回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房企品牌價值縮水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房企品牌價值出現縮水。當前,房企的品牌究竟還值多少錢?9月15日,在由北京中指信息技術研究院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主辦的“2022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九屆中國房地產品牌發展高峰論壇”上,中指研究院發布了《2022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報告》。
該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品牌企業品牌價值均值為430.8億元,同比下降9.7%;區域品牌企業均值為64.1億元,同比下降2.1%。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說:“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進入深度調整,超3成企業品牌受損,給整個房地產行業帶來了較大沖擊,首當其沖的便是民營房企。民營房企品牌受損原因在于,債務違約失去金融機構和合作伙伴信任,而項目停工則失去了消費者和政府信任,業績和利潤銳減導致了投資者不信任。”
《》記者注意到,當前,房企信用尚未恢復,多項重要指標處于下滑狀態。銷售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前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3.0%,銷售額同比下降27.9%。
此外,由于信用尚未恢復,房企的融資情況也略顯艱難。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8月份,房地產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5.0%。可以看出,由于品牌價值下降以及信用不足導致的連鎖反應已出現,且民營房企受影響更重。
央企、國企表現突出
不過,在深度調整期中,房地產行業頭部效應愈加明顯。其中,行業領導公司品牌中海地產、保利發展(600048)、萬科、綠城、招商蛇口(001979)和碧桂園的品牌價值分別達到1493億元、1468億元、1387億元、1053億元、1035億元和956億元,遠超行業品牌價值均值,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可以看出,在市場洗牌的過程中,央企、國企及品牌房企表現突出。那么,為何有著國資背景的房企更受市場關注?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央企、國企主要從政府背書、產品、穩健經營三部分來提升品牌的傳播度。國資房企在“保交樓”方面表現優異,且近兩年不斷升級產品品質及戰略體系,并延伸服務邊界。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9月15日對《》記者表示,在過去20年的發展過程中,央企、國企在房地產行業中的地位一段時間內不斷弱化。但是,近期,大中型央企、國企通過強化產品、優化服務發揮了領軍作用,并同步提振了市場信心。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此次洗牌過程中,地方房企塑造了責任企業品牌形象。具體來看,憑借多年的區域深耕經驗和品牌優勢,托底地方土地市場,合作開發打開局面,通過穩市場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
拓展輕資產成風潮
在房地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之后,房企也開始積極尋找新方向,拓寬營收渠道。《》記者注意到。近兩年,品牌企業在輕資產領域迎來快速發展,以產品、品牌、管理為輸出要素的代建業務正在加速發展,其幫助房企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品牌效益。
數據顯示,2021年,代建企業代建項目新簽約建筑面積為9951萬平米,較2020年增長18.6%,且近三年新簽項目建筑面積增速均值為17.2%,明顯高于整個房地產行業發展速度。目前,有約40家企業參與房地產代建,頭部企業幾乎全部開拓了房地產代建業務。
在發力代建業務的過程中,房企致力于升級代建標準化以及拓展代建服務范圍。同時,品牌房企也通過持續完善產品,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加強在商業、住房租賃、養老、產業新城等領域的品牌建設。
那么,依靠以上種種,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是否有機會逆風翻盤?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認為,中國城鎮化進入中后期,房地產依然有發展空間,未來5年房地產市場額潛在需求規模仍然很大。雖然行業增速處于低位,但年均約12億平米的商品住房潛在需求總量仍是高位。
關鍵詞: 自我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