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7月13日,地產美元債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跌幅。截至21時,有11只地產美元債每1美元下跌超過3美分,其中新城2023年8月到期和建業2023年4月到期的美元債更是每1美元下跌突破6美分。
7月12日,共有32只美元債每1美元跌幅超過5美分,跌幅最大的一筆由綠地發行,每1美元下跌了14.9美分,建業有3筆美元債也每1美元下跌超過6美分。
陽光城、正榮、禹洲、恒大、大發等房企發行的美元債價格已經跌破年收益,時代中國、合景泰富等房企,雖然沒有發生公開違約或債務展期,但部分美元債價格已經跌至13美分以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駿、雅居樂、中梁等房企發行的部分美元債維持在30美分以內,旭輝、碧桂園、新城等流動性相對較好房企的美元債價格也向下探至30美分附近,甚至中海、金茂等央企的美元債也跌入80美分內。
作為美元債投資人,地產美元債在胡軍的投資配置中占有相當比例。他說,跌幅如此之大,下跌范圍如此之廣,無論在房地產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不常見,“已經和基本面好壞無關了”。
最近一段時間,胡軍一直在猶豫,是將所有的地產美元債出清,還是繼續持有等待奇跡出現。他告訴經濟觀察報,在投資人來看,大部分民企兌付美元債的預期在降低,“這么低的價格,就是用腳投票房企不會兌付了”。
劇烈波動
7月13日16時左右,禹洲一筆2022年9月到期的美元債價格下跌9.13%,現價為9.95美分;差不多同一時刻,弘陽一筆2023年4月到期的美元債價格跌至12.9美分,下跌6.9%;弘陽另一筆2024年5月到期的美元債下跌了4.5%。
此外,龍光、融信、奧園等房企的美元債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已經對債務進行展期或公開違約的房企,債券價格下跌是基于其償債風險已經公開暴露在投資人面前,而大量沒有違約或展期房企債券下跌,多少讓人看不懂。
7月13日23時左右,德信中國一筆2022年12月到期的美元債每1美元下跌6.1美分,價格已經跌入50美分以內;同一時間,新城一筆2024年12月到期美元債每1美元下跌7.8美分,最新凈價跌至41.6美分。
截至7月13日,最近一周時間,有29只美元債的跌幅超過10美分,涉及的房企中,建業、華南城曾遭遇流動性風險,但均獲得國資入股;旭輝、碧桂園、新城、仁恒以及遠洋等普遍被認為是流動性相對較好的房企。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一個月,共有40只美元債每1美元的跌幅超過20美分,其中剛剛爆雷的天譽置業旗下2023年到期美元債跌幅突破60美分,凈價只剩下22美分;旭輝的永續債跌幅也超過48美分,凈價為33美分。
胡軍介紹,今年債券價格一直有波動,整體波動幅度與去年四季度相比沒有那么激烈,但最近一個月內,部分債券價格開始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尤其是最近兩三天,動蕩格外激烈。
“之前跌的都是已經爆雷的或即將爆雷房企的債券,這一輪已經殺紅了眼,不分什么爆雷不爆雷,國企還是民企,通殺”,胡軍說,從業多年類似的行情還是第一次遇到,“有點全行業出清的意思”。
包括胡軍在內的多位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這一輪地產美元債劇烈震蕩,與一部分公募基金調倉有關,由于資本市場對地產美元債持續看空,部分公募基金將持倉量從原來的20%左右下調至5%以內。
對公募基金來說,類似的調倉與其說是割肉,不如說是止損,“一旦發生爆雷,很難向投資人交代,但這個時候清倉或調倉,只是損失了一部分,未來可以通過其他投資彌補回來”,一位金融機構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有人出清,就有人出手,胡軍介紹,無論是美元債市場,還是國內債市場,都有大量像他這樣的高收益債投資人,他們用低價從機構手中買入房地產債券,進行一場類似賭博的資本游戲。
“投資3家房企的債,只要有一家兌付了,就能保證不會賠錢,哪怕是引入央企國企做戰投,也可以帶一波行情”,胡軍說,如果能夠把握好投資的節奏,每年可獲得不菲收益;但如果運氣不好,也有可能賠得一塌糊涂。
這波地產美元債行情劇烈波動,雖然直接原因是部分公募基金調倉所致,但在多數投資人看來,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在開發商各類債務中,信用債是劣后的,在信用債中,美元債又是劣后的”,胡軍說,即便是沒有爆雷的房企,也會優先償還國內債券。
期望降低
在房企的債務中,開發貸、信托借款等融資均有土地、在建工程或不動產作為抵押,但大部分信用債沒有抵押,只有部分信用債有實控人擔保。
在房地產流動性風險爆發過程中,銀行、信托等有抵押的債權人率先出手,一旦觸發提前還款機制,一般會通過凍結相關賬戶資金用來保障償債。再加上預售資金監管趨嚴、金融機構停貸等原因,開發商現金流迅速被抽干。
對信用債的債權人而言,只要不觸發違約機制,即便房企非標融資爆雷,也只能等到債券行權或到期時才能采取行動。但這個時候,信用債投資人可選擇的空間往往較小,更多是被動接受房企提出的展期方案。
在這一輪地產信用債展期過程中,陽光城等房企追加了實控人擔保,也有房企追加抵押物作為增信措施,為了順利通過展期方案,部分美元債交換要約,房企甚至還給出“同意費”。
同為信用債,房企對待國內債與海外債的方式也不同,在優先償還序列中,除了極個別房企特殊情況外,多數房企都選擇保境內債而舍棄海外債,這也是房地產海外債券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軍表示,海外債券在海外上市,借貸雙方出現糾紛,也只能在海外進行司法訴訟,但由于多數房企在海外沒有可執行的資產,即便在海外起訴,也不會有實質性收獲;但國內債不同,可以直接起訴境內發債主體。而對開發商來說,如果境內主體陷入司法訴訟,可能對日常經營造成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又有融信、寶龍、金科等多家房企對企業債券進行展期,資本市場也傳出時代中國即將對境內債回售權進行延遲,目前已經與投資人就相關方案開始溝通,但截至7月13日還沒有發布公告。
DM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已經有21家房地產主體發生信用債公開違約事件,其中1月和6月爆雷房企數量均達到5家;3月和5月各有3家主體違約。從違約債券來看,多數首次違約主體均為美元債。
而境內債則通過展期等方式避免法律意義上的違約。根據數據統計,截至7月13日,2022年共有98筆房地產國內信用債出現無法按時兌付、行權和付息的情況,其中實質違約的有52只,43只展期。
樓市掉頭
除了房地產本身流動性風險外,一個促使投資人堅決對地產美元債斬倉的重要因素是7月上中旬樓市再次呈現乏力狀態。
從數據看,房地產市場4月觸底,5月開始反彈,6月持續上行,根據克而瑞數據,百強房企同比降幅已經縮小至50%左右。樓市的好轉不僅可以改善房企流動性,也有助于加速房企處置資產的力度。
實際上,雖然5月和6月樓市持續上行,但房企流動性并沒有獲得改善,5月以來,已經有49筆國內信用債違約或進行展期處理;首次公開違約的房地產主體超過10家。7月上旬房地產市場環比大幅下滑,也使得資本市場對房企再次失去耐心。
數據顯示,7月1-10日,30個大中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滑54.9%,從數據來看,7月上旬成交雖然稍好于6月上旬,但遠遠低于6月中旬和下旬。
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環比跌幅39.4%,二線城市跌幅為66.6%,三線城市跌31.5%,二線城市環比跌幅最大,杭州、青島等城市的環比跌幅超過8成,蘇州跌幅也超過7成。
一二線城市中,除了福州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上升15%外,其他公布數據的城市中,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南京環比跌幅為4.4%,跌幅相對較小,北京、上海和深圳環比跌幅在三成上下,廣州跌幅達到66.7%。
一家TOP30房企銷售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7月上旬環比跌幅較大也有非市場因素,比如6月為上半年終點,大部分房企有沖業績的需求,通過各種促銷手段增加了銷售,“往年基本都是這個趨勢,7月都是環比下跌的”。
但是其也承認,往年7月環比6月跌幅大部分在15%左右,今年7月上旬環比跌幅較大,既有統計口徑(以7月上旬對比6月下旬)的因素,也有市場因素。他認為,近期一系列事件導致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使得本來就脆弱的樓市供需關系更加雪上加霜。
該人士所稱的市場因素即樓市斷供事件,近期,由于部分房地產項目延期交付或不能按期交付,購房者集體發表斷供聲明,雖然實質性斷供不確定,但這一事件影響已經波及到多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3日晚間,聲明斷供的項目已達150多個。
“現在網絡這么發達,看到你因為交不了房要斷供,我還會去買房嗎?”胡軍表示,購房者斷供事件雖然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是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打擊程度會超出預期,“以后即便是買房,誰還敢買期房”。
上述TOP30房企銷售負責人認為,即便是7月樓市調頭向下,也有可能是市場正?;卣{,“現在變量因素太多,正常供需關系已經被掩蓋了,不過,如果8月和9月繼續向下的話,后果就可能比較危險了”。
爭議存續
7月14日,富力發布公告稱,已經支付10只美元債豁免違約及展期同意費,共計1929.4萬美元,10筆票據在7月11日后已經被替換為新票據。這意味著富力10只美元債展期已經完成,富力僅支付0.5%的同意費。
同一天,寶龍發布公告稱,旗下美元債交換要約及同意征求已經完成,涉及兩筆共計4.42億美元,寶龍將于7月15日支付同意費,并計劃發行兩筆新票據,其中一筆為2023年7月到期1.7億美元,另一筆2024年1月到期2.63億美元。
截至目前,無論是國內債展期,還是美元債交換要約,鮮有通不過的?!叭绻谝淮瓮ú贿^,那就再來一次,一直到通過為止”,胡軍說,所以,最終幾乎所有的債券展期均會通過。
不過,一筆債券展期過程中,并非能夠獲得全部投資人同意,這就使得同樣一筆債券,既有展期的大部分,也有未獲得展期的小部分。比如本次寶龍交換要約的兩筆債券,其中一筆同意率為89.35%,另一筆同意率為87.58%。
一位美元債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對于沒有投同意票的債券部分,房企一般采取冷處理方式,既不兌付,也不展期,以一種“維持現狀”的方式對待。按他說法,到期沒有兌付,即可視為違約,“只是金額少了點”。
地產美元債從2012年興起,但之前由于境內融資通道較為豐富,除了部分在海外有項目的房企外,鮮有開發商發行美元債,所以,一直以來地產美元債存在感并不強。到2016年,地產美元債年發行規模不到百億美元。
一直到2017年前后,由于監管層對房地產企業發展、股權融資及信托、資管等非標融資進行嚴格管理,部分開發商的融資受到嚴重影響,開始逐步在海外債方面做文章,發行地產美元債最多的恒大,數千億美元的美元債亦是在這一背景下積累而成。
2017年房地產美元債存量規模達到了1625億元,2021年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3日,內地房企海外債券占中資海外債比重20.8%。
2022年上半年,內地房地產企業發行美元債規模只有20億美元左右,此外還發行20億元人民幣海外債券,無論發行規模及活躍度,與之前相比均出現大幅下降。
2022年內到期的地產美元債有86只,到期規模221.81億美元,上半年共有22只地產美元債進行展期,涉及金額586.2億元。此外,2023年到期的地產美元債規模587億美元,2024年到期422億美元。
由于美元債在各類債務償還序列中排名靠后,投資人對地產美元的信心降到冰點,即便發改委備案成功,也幾乎沒有投資人愿意買單,從而使得美元債發行幾乎停滯,并影響到城投及金融等領域美元債發行。
根據上清所等機構統計,5月外資合計持有境內債券共計36588.9億元,環比減少2.9%,同比減少0.5%,同比為2020年以來首次轉負。
胡軍認為,現有存量債券出清之前,地產美元債幾乎沒有任何新發可能了,未來地產美元債可能將不復存在,“現在存量美元債,三十左右一抓一大把,龍湖的也只有六七十,為什么要買全價的票據呢”。
關鍵詞: 七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