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過去四分之三,券商研究所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如何?各行業團隊在其相應的領域有何表現?有哪些代表作值得投資者們關注?四季度來臨,在近期A股震蕩調整背景下,市場下一步會怎么走?對投資者們有何投資建議?2022年又將有何期許?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首席研說》邀請各行業研究領域的首席分析師們,他們總結本年度研究成果,同時給投資者們分享后市觀點。
房價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日前,包括沈陽、昆明等在內的十余座城市針對樓市相繼發出“限跌令”,國信證券房地產首席分析師任鶴對此發表看法。
任鶴表示,短期房價取決于短期供需,也就是短期的行業景氣度。短期需求取決于房價預期、貸款可得性,短期供給則取決于過去1到2年的土地市場和房企的開工欲望。如果供不應求,首先樓盤去化率會上升,不加限制的話,房價自然上升,反過來也一樣。
回到限跌令的問題上,沈陽、昆明這些城市,無一例外都是2017年至2019年景氣度比較高的城市,這就產生兩個結果,一是當時的需求釋放會透支一部分需求,導致現在需求降低,二是當時的高景氣度,使得房企大量拿地,導致目前的供給過剩。加上當前房企融資確實是困難,銀行按揭額度限制也導致銷售回款變慢,房企降價促銷實屬正常。
當然,站在監管層的角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中央的訴求,房價過快上漲自然不是好事,地方政府也不愿看到房價下跌,持續的房價下跌還可能形成負反饋,給整個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帶來風險,所以自然會限制房價下跌。至于限漲令,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行政手段來控制房價的變化,也都是三穩預期之下,政策隨市場做出的改變。
至于投資層面的影響,其實表觀房價一直都不是太關鍵的指標,因為會受到成交結構、行政限制等方面的影響,無法準確反映行業景氣度。限價之下房價看似不漲,但“萬人搖號”“日光盤”等現象依然能夠刺激開發商的樂觀擴張,依然能夠吸引足夠多的金融資源,也依然會導致房企報表的惡化。所以,我們更關注整體的去化情況,用新開工去化率指標衡量景氣度是比較準確的,也能夠解釋各種現象。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