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明確列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履鏗鏘。作為“國家隊”“頂梁柱”的中央企業,在實踐中形成了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經驗模式。
10月16日至17日,以“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六屆安仁論壇在四川成都大邑縣安仁鎮舉行。本屆安仁論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參事室、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國家部委機構引領,匯集三十余家中央企業和數十位鄉村振興各領域精英,既為央企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助推共同富裕提供交流發聲的平臺,也從政策與實踐層面探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方案,助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和著力點。
10月16日至17日,以“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六屆安仁論壇在四川成都大邑縣安仁鎮舉行。
安仁論壇聚力尋求鄉村振興“金鑰匙”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和動力源泉。基于鄉村振興在國家戰略部署中愈加重要的地位,以及前五屆安仁論壇在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三農問題等相關領域的探索與鋪墊,第六屆安仁論壇設有“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主論壇和“奮戰鄉村振興 促進共同富裕”“鄉村振興與美好生活”兩個分論壇。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任洪斌在致辭中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關系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關系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國資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骨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彰顯責任擔當,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奮斗。
對于鄉村振興的發展格局,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指出,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把握擴大內需戰略機點,向農村這個巨大空間持續發力,挖掘潛力,激發活力,釋放動力。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姜新文則認為,當下語境中的傳統文化是重構鄉村秩序、梳理族群關系、參與鄉村實踐、共建美好生活的一股強大力量。在鄉村振興中要秉持文化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與此同時,華僑城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鳳喜表示,作為央企一分子,華僑城主動融入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利用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文博文創等多業務特長和全國布局優勢,堅定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文旅賦能,取得良好成效,已建設和運營近三十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逐步形成助力鄉村振興的“華僑城模式”。
“鄉村振興是一個歷史性任務,是鄉村的全面振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史育龍建議,未來政策著力點要放在促進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協同推進縣域城鎮化、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等方面。
央企擔當鄉村振興“頂梁柱”
中央企業既是經濟發展的“先鋒隊”和強大“引擎”,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頂梁柱”。今年以來,眾多中央企業主動承擔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在“奮戰鄉村振興 促進共同富裕”央企鄉村振興分論壇上,華僑城集團、中國石化、國家電網、中國移動、中化集團、中儲糧集團、中國五礦等中央企業代表先后分享了各自在助力鄉村振興實踐中的經驗與階段性成果。其中,中國石化率先發布“中國石化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做到“兩不少、三不減”;國家電網聚焦鄉村建設行動和“五大振興”,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優化農村供電服務,促進農村清潔能源發展,提升鄉村電氣化水平……
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副局長張曉紅表示,各中央企業結合實際、積極作為,圍繞產業、就業、智力、消費幫扶等領域,持續創新幫扶舉措,提高幫扶實效,在開局起步階段已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來,中央企業在246個定點幫扶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5.95億元,購買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33.5億元,培訓基層干部和各類技術人員10.15萬名,幫助脫貧人口轉移就業1.23萬人,有力幫助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打牢基礎,鞏固成果。
“我國廣大農村擁有豐富的經濟、文化和生態資源,是中央企業拓展發展空間的一方沃土。”國家鄉村振興局社會幫扶司司長李富君建議,中央企業要堅持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發揮在產業開發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發展鄉村特色種養業,推進鄉村文旅康養和休閑農業,強化消費幫扶,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縣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中央企業自身發展空間,實現互利雙贏。
推廣“華僑城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華僑城“美麗鄉村”系列首個產品,南岸美村將農業和康旅結合,形成“藝術美學+三產聯動”模式。
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起點,華僑城把鄉村振興納入企業“十四五”戰略規劃。在“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引領下,華僑城依托主責主業,充分利用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文博文創等多業務特長和全國布局優勢,逐步形成以文旅融合為基礎,鄉村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為核心,田園創新產品為支撐的“華僑城模式”。
“安仁南岸美村是華僑城集團創新運用文旅融合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有益實踐,也是中央企業發揮特色專長,探索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曉紅在深入調研四川成都安仁南岸美村后評價道。
作為華僑城“美麗鄉村”系列首個產品,南岸美村將農業和康旅結合,實現農田集約化有機化生態化治理,構建起美田、美宿、美食、美院產品體系,形成“藝術美學+三產聯動”模式。截至2021年7月,南岸美村已實現年游客接待量11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3.2萬元,較2017年增幅達到200%。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屆安仁論壇期間,以“美,向著共同富裕”為主題的第三屆“小鎮美學榜樣”正式發布,華僑城參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的云南昆明呈貢烏龍古漁村入選榜單。基于保持原鄉原貌和村落傳統設計理念,華僑城在烏龍古漁村以文化為魂、生態為韻、建筑為體、產業為本,對279處老建筑開展恢復性建設,重塑昆明鄉愁記憶的露天博物館,重構滇池邊的漁耕原鄉文化,展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多樣化鄉村美學樣本。
截至目前,華僑城已在京津冀、長三角、中西部以及海南、云南等區域,建設和運營近30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在建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以及定點幫扶貧困縣的資金投入累計達163.5億元,幫助16萬貧困群眾脫貧出列,通過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所形成的開放式景區年接待游客量達4000萬人次。
在創新實踐的同時,華僑城不斷分享鄉村振興實踐與美麗鄉村戰略主張,以激發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活力。在去年10月,《華僑城集團特色小鎮安仁模式發展白皮書》在第五屆安仁論壇上發布,今年3月,《華僑城美麗鄉村實踐》一書正式發行,展現出鄉村振興中的文旅力量和央企擔當。未來,華僑城還將充分發揮好文化旅游“國家隊”“頂梁柱”的帶頭作用,爭做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中國鄉村振興先行者和探路者(300005),助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 袁秀麗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許麗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