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當代置業(01107.HK)發布公告,公司尋求將2021年到期票息12.85% 優先票據到期日延長三個月。業內分析師稱,這一相當于官宣違約。
為了繼續支持當代置業,當代置業的控股股東張雷以及執行董事張鵬更親自下場營救,向公司提供8億元的股東貸款,以幫助公司度過危機。
就在當代置業公告尋求美元債展期的同時,10月11日晚,新力控股集團發布公告稱,即將于10月18日到期的2.5億美元債及最后一期利息可能會違約,并有可能觸發后續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
和當代置業、新力控股遇到相似情況的房企并不在少數。國慶節前后,多家房企出現流動性問題,資金鏈承壓導致的償債能力下滑直接傳導至債券市場,也讓整個地產行業的信用危機持續蔓延。
38只地產美元債年內到期或付息
進入10月以來,已先后有綠地控股、陽光城、佳兆業、雅居樂、綠城中國、合生創展、新城發展、禹洲集團等多只地產美元債出現大幅下跌。
近一周,中資地產美元債普遍出現近20%的跌幅。其中,2021年到期的債券受到沖擊最大,其次是2022年到期債券,2023、2024、2025年到期債券跌幅較為平緩。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18日起至10月31日,共將有7只地產美元債到期,累計金額達到12.6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總計將有38只地產美元債到期或付息,累計金額92.58億美元,其中世茂集團、花樣年控股、海倫堡、佳兆業集團和建業地產等房企到期規模較大。
此外,據光大證券的數據,2022年全年,境內房企將有544.16億美元的債務即將到期,預計房企再融資需求將繼續加大。其中,恒大集團、佳兆業集團、景程、綠地等房企到期規模較大,均超過20億美元。
10月18日,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原來房企基本是通過“借新償舊”的模式來解決債務問題,現在則只能通過銷售回款來償還債務。部分城市因為房地產按揭貸款額度不足而不能放款,再加上因為種種原因,房企“以價換量”回籠資金的通道也存在困難。多重因素之下,房企外部融資、銷售回款均有不同受阻,面臨到期債務,只能違約。
“最重要的是,違約導致行業信心下挫。以近期某家上市房企為例,最初只是9億元到期債務無力償還,市場開始關注,這導致包括穆迪、標普、大公國際、中誠信、東方金誠等在內的境內外評級機構,都下調了該公司的主體信用評級。企業股價大幅下跌,金融機構不僅不能提供正常的融資,甚至還有擠兌的情況發生。” 宋紅衛進一步指出。
針對近期受個別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的影響,境外房地產企業美元債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的情況。10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關注到境外房企美元債市場的變化,將敦促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
“一些中資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這體現了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預計對于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恢復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鄒瀾表示。
多家房企回購或債務置換
目前,破產和債券置換是中資美元債主流處置方式。早在2015年,佳兆業曾因無力兌付多筆境外債券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后,佳兆業采取了債務重組方式,最終方案為置換新債券,這給了佳兆業流動性緩沖期。2019年,佳兆業終于重新獲得標普和穆迪評級,在境外市場重啟發債。
10月11日,龍光集團宣布提前贖回1000萬美元2022年到期的美元債,并表示截至9月底,已完成2021年所有境內外到期債務的再融資,無債務到期的資金壓力。
10月15日,中國奧園宣布,公司已進一步回購總額為300萬美元的優先票據,其中包括:100萬美元的2022年1月到期4.2%優先票據、100萬美元的2022年1月到期8.5%優先票據、以及100萬美元的2022年9月到期5.375%優先票據。
此外,中梁控股、禹洲集團、德信地產、金輝控股、弘陽地產、融信中國等房企,紛紛對即將到期的美元債進行密集回購,以此維穩市場信心。
不過,這未能完全提振機構與投資者的信心。
10月18日晚間,穆迪密集下調了祥生、佳源國際、富力、陽光城、綠地、奧園等至少7家房企的評級,此舉或使得房企后續的再融資風險繼續上升。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類似下調將使后續房地產政策更加關注房企的金融或信用問題。
10月12日,一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房企應對此類債務風險,與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坦誠溝通不可或缺,要及時公開關鍵的財務信息、回應外界關切,特別是公司目前的銷售、回款、短期債務、在手現金以及融資安排、風險應對等等,只有信息公開透明、舉措精準恰當,才能最大程度消弭市場疑惑,贏得投資者的理解支持。
“房企未來在鋪排美元債的還款計劃時,還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部造血,促回款,二是外部融資,能用美元債還美元債更好;三是股東支持,即類似當代和富力此前提供股東貸款的操作。”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于小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