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平庸了嗎?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幾年來總不絕于耳。
許多年前,萬科是行業的“模范”,今日萬科固然還是房地產行業的“思想者”,“白銀時代”“管理紅利時代”的論斷,都是它對行業發出的“最強音”。最終也證明,危機感驅動的萬科的確對市場感知靈敏。
萬科因此被“捧上神壇”,即便在它告別規模王座多年后,它依然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絕對龍頭”“第一房企”。直至今日,它的市值依然是房地產賽道上的王者;但一眾它曾經的追趕者龍湖、華潤置地,因有穩定的經營性業務和確定性的未來,已經越來越向它靠近了。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萬科2020年業績推介會上說,房地產行業要從開發為主轉向開發與經營并重,住房越來越像耐用消費品,開發業務越來越像制造業,經營業務不管是長租公寓、商業、辦公、酒店、物流,其本質是內容的經營,越來越像服務業。
萬科是在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行業總體突破瓶頸的關鍵,不外乎如此。但就像萬科的中小股東在社交媒體上的調侃,“龍湖只差一個漲停市值就可以超過萬科了,而你沒法想象,‘商業’龍頭萬科、‘物流’龍頭萬科。”
萬科年屆不惑,初心還在嗎?動力還在嗎?
“第二曲線”
站在今天回溯過往,萬科本應在更早之前就意識到,在開發業務之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性。
這種危機感和緊迫感萬科有。2014年,萬科預判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多元化業務的探索如火如荼地開啟了,但基因使然,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一度駛入迷途使得其在新業務的發掘之上,一度喪失十足的動力與魄力。
2019年,郁亮在萬科目標和行動溝通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與房地產行業具有相同前景的行業,但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不太可能找到這樣一個行業。”
那時候萬科的發展戰略要點是“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過于發散的多元化業務聲量逐漸變小。
萬科其時也沒有尋找更具備潛力的業務,盡管在當年的《致股東書》中,萬科肯定地表示,“我們必須將視野開放到更廣闊的空間,將服務延伸到客戶生活需求的更多方面,基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拓展、提升能力,打造客戶愿意買單的好產品、好服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萬科未來的第二曲線。”
延宕至今,萬科的“第二增長曲線”方有眉目,即便與市場認可還有些許距離。
2020年,萬科旗下以空間科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萬物云”實現營業收入182.04億元,同比增長27.36%,超過碧桂園服務、恒大物業,無愧龍頭;萬緯物流管理項目(含非并表項目)的營業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37%。
但最為投資者關心的商業運營板塊,萬科表現略微欠缺。2020年,萬科商業(含非并表項目)業務營業收入63.22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印力管理的商業項目營業收入42.22億元,同比下降1.62%。
如果做一個行業中的對標,萬科的租金收入水平,的確算不上優秀。布局最早的華潤置地,計劃五年內租金翻番,這意味著在2025年,華潤置地的租金收入大約要達到300億元;龍湖今年的租金目標也將突破85億元,而萬科從未給予市場這樣確切的期望。
萬科總裁祝九勝在2020年萬科業績推介會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很多人都很關心萬科的經營性業務做得怎么樣,大家通常關注的都是收入、利潤這類指標,但經營性業務的生意模式、現金流特征和開發業務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還沿用開發時代的標準來進行評估可能是不太合適的。
然而,資本市場從來不相信詩和遠方。
一個事實是,今年成為各大龍頭房企對標對象的龍湖,它的PE是13.15倍,而萬科的PE是8.4倍。一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龍湖的PE高,是因為它在開發業務之外的商業等等,是可見度高的半只“收租股”,而萬科還是“傳統開發商”,沒法給予更高的估值。
歸于平淡
許多萬科的舊擁躉,提起這家企業,總提到多年前它卓越的產品力和創新力,還有它曾經在行業中呼風喚雨的領導力。
房地產行業還需要“思想者”萬科嗎?
這幾年來,萬科不那么尖銳了,不那么鋒芒畢露了,隨之而來對它的指責也變多了。它被貼上了“保守”“中庸”的標簽,它對行業的貢獻也的確不如以往,但這或許不是壞事。當萬科從“精英文化”的話語體系中走出,行業中或許可以看到更多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正如祝九勝所說,在一個靠能力掙錢的邏輯下,既要避免致命短板,還要打造制勝長項。管理紅利時代以充分競爭為主要特征,競爭烈度比以前強很多,企業不可能再靠一兩樣關鍵的資源就能夠打贏、獲勝,均好無短板是這個時代必然要求。
萬科正在遭遇行業整體的問題,在突破瓶頸、實現均好無短板的路上,它尚沒有更好的辦法,它也在探險,在向其他的行業學習。
在今天的業績會上,郁亮說,今年是行業管理紅利時代的元年,大家都在感嘆掙錢不容易了,不能再依靠土地紅利、金融紅利賺錢了,這是不是就代表我們沒有發展機會了呢?家電行業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十多年前,家電行業就遭遇到了類似于今天房地產行業的‘管理紅利時代’,當時每戶家庭‘三大件’基本普及,早度過了短缺時代。家電行業在2007年市場已逐漸飽和接近‘天花板’。但經過殘酷的行業洗牌,存活下來的龍頭企業比如美的、格力,最終都憑借著好產品、好服務和好的經營管理能力贏得了市場,給股東創造了良好的回報。”郁亮表示。
這番表露心跡的話,代表萬科徹底打破幻想。在向深水區邁進的過程中,萬科用“腳踏實地”的姿態迎接一切的挑戰。
一個可以看出萬科“接地氣”的事情是,萬科開始向行業的優秀人才“伸出橄欖枝”了。盡管過往萬科有“海盜行動”,但萬科的中高層人士,來自萬科內部培養的人才依然占絕大多數,甚至于,萬科過往部分崗位,是完全拒絕來自于其他開發商的人士的。
郁亮致力于打破相對封閉的萬科,他要為萬科“引來活水”,惟有戰無不勝的“冠軍組織”,才是萬科能夠不懈前進的動力。
“當前綜合競爭的烈度已不局限于行業內,而是在整個社會之中,因此我們需要社會優秀人才加入。萬科今天在跟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競爭人才,因為科技已經融入到萬科業務的方方面面去了,對人才的要求發生變化了。一線公司總經理人選,我們也是優先考慮從外面請人。”郁亮說。
關鍵詞: 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