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空氣凈化器誕生以來,就和天氣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氣候發生變化,空氣中的成分也會變得復雜,顆粒物、過敏源、灰塵等污染物等成分,也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影響,而這正是空氣凈化器產品所擅長的領域——凈化空氣,維護健康的環境。
在中國,空氣凈化器產品則是在霧霾天氣廣泛出現后,進入公共視野。在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人們對空氣質量和PM2.5等指標倍加關注,空氣凈化器產品也在國內市場火爆起來,并進入熱銷期。
在霧霾天氣下,空氣質量會變得很差,其帶來的影響也并不只局限于室內:在室外,PM2.5等顆粒物可以長時間地懸浮在空中,甚至沾染在人們的衣物上,代入家中。而在霧霾天氣里,開窗通風也變得沒有必要——這樣反而會讓臟空氣進入到室內,因此大多處于門窗緊閉的狀態,空氣得不到流通,再加上從室外回來的人攜帶進室內的顆粒物,室內空氣質量也會變差。
這樣的環境,給了空氣凈化器大顯身手的機會。打開空氣凈化器,不但能處理空氣中的顆粒物,還能處理一些過敏源、香煙煙霧、甲醛,甚至是一些病菌,有效提高空氣質量,而這樣的功能恰好切中用戶痛點。在霧霾天氣最為常見的幾年中,空氣凈化器產品一直是家電產品中的熱銷品類,甚至一度是許多人家中的“標配”。
霧霾這個特殊天氣,給空氣凈化器市場帶來了很多的機會,而空氣凈化器廠商,也多把宣傳重點放在霧霾和PM2.5方面。在產品的宣傳頁面,關于PM2.5的凈化功能,總是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作為宣傳的重點。無論如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樣做確實很有效果——每當霧霾天氣出現,空氣凈化器產品的銷量都很突出,以至于出現這樣的笑談:空氣凈化器市場,是“靠天吃飯”。
既然是靠天吃飯,那么就會出現“天公不作美”的情況。經過國家對于環境的一系列治理,以及“煤改電”工程的大力展開,環境條件正在日益得到改善,雖然到目前為止沒有完全根絕霧霾天氣,但霧霾天氣也確實在明顯減少。霧霾少了,人們對于室內空氣需求也逐漸減退,空氣凈化器的熱度也在同步衰減。
“失寵”的空氣凈化器失寵,已成逐年下滑之勢,到了近幾年,下滑的速度已經變得很快。據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凈化器市場規模銷額62.6億元,同比下滑30.9%,銷量379.5萬臺,同比下滑18.5%。
不過,2020年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最近出現的特大沙塵暴,似乎又給空氣凈化器產品一個起死回生的機會。疫情讓人們重視空氣健康和呼吸健康,而特大沙塵暴這種極端天氣也讓人們重新意識到空氣質量的重要性,空氣凈化器又再度成為熱門品類。
不過這樣看來,空氣凈化器市場仍然是在靠天吃飯,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依然不會有穩定的銷量。試問,如果當疫情結束之后,極端天氣的風暴平息之后,空氣凈化器市場還能保持著這突如其來的熱度嗎?從以往的市場表現來看,這恐怕不容易。
來自業內人士的評論認為,空氣凈化器是在我國出現極端天氣之后走上舞臺并大紅大紫的,但隨著環境綜合治理的發展,國內環境實質上正在逐步改善,動搖了空氣凈化器的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空氣凈化器就要退出歷史舞臺,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轉型期,空凈產品要改變定位,要去發掘更多的功能方向和使用場景。
例如,空氣凈化器帶有的除甲醛功能,就一直被參與室內裝修的家庭所廣泛使用,而一些具有鼻炎、哮喘、呼吸敏感等癥狀的患者,也會使用空氣凈化器來改善呼吸環境,而在疫情的激發之下,也有空氣凈化器廠商加強了去除空氣中細菌和病毒的功能,這些功能和以往主打對霧霾天氣導致的空氣質量變化處理不同,主要講將著眼點放在改善室內空氣環境上,可以看做是未來的幾種比較好的轉型方向。
空氣凈化器廠商的宣傳營銷思路也要隨之改變:在今后,環境治理的效果將逐步顯現,而極端天氣的出現頻率也將隨之降低,廠商也可以嘗試在宣傳時,不再將對應霧霾的凈化功能作為重點,或者不再作為唯一重點,同時再更多地突出其他功能,比如對室內空氣凈化的效果、對呼吸健康環境的維護、智能化操作的便利,以及節能靜音方面的表現等等。
當然,通過對于產品和營銷方面的轉型,空氣凈化器也有望擺脫對于“看天吃飯”的依賴性,不過,由于產品轉型也有周期存在,所以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廠商也要抓進時間去創新,去轉型,如果未能在合適的周期里完成轉型,依然固守“看天吃飯”的舊習慣,那么很可能難以適應未來的市場變化。
關鍵詞: 空氣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