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中國家電廠商一直都很苦很累很難。但這幾年來,很多家電廠商的苦難,不是來自外部競爭白熱化、需求多樣化,而是傳統的“坑蒙拐騙”和“低價特價”等小手段,解決不了用戶需求和市場增長的困頓。
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以來,在很多家電廠商人的心中,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家電市場越來越難干了,家電廠商實在太苦太累了!未來幾年,家電業同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的。
如果將時間線從最近5年、10年,拉長至最近20年、30年,一些家電行業的老人肯定會說,這幾年的苦與難,對于家電業來說,算什么?當年的一窮二白、一無所有,才叫真的苦。現在,只不過是增長放緩了,利潤減少了,收入下滑了。
顯然與5年前、10年前相比較,這兩年來的中國家電產業,的確是很苦、很難。但是,在家電圈看來,發展40年的家電產業,沒有一天不苦的。不過,最近幾年包括未來幾年,家電產業的苦與過去卻“大大不同”,可以說是真的太苦太累了。
首先,這幾年很多家電廠商的苦與難,其實就是過去的“坑蒙拐騙”等商業競爭的小伎倆,徹底沒有了施展的舞臺和空間。過去,很多鄉鎮經銷商利用信息的不透明、不公開,不只是大幅度加價賣產品,還會經常銷售假冒、傍名牌等次品。說白了,很多廠商就是“能騙一個是一個”、“能宰一個是一個”。
甚至,至今還有不少家電企業在產品的功能、技術賣點宣傳過程中,習慣性地采用“夸大、夸張”,以及忽悠,甚至利用專業信息不對稱門檻等欺騙用戶。因為很多廠商如今追求的,還是在市場上的“一錘子買賣”,產品賣出去就結束了,用戶的體驗和感覺是不是好,都不重要。這也成為這些年來很多家電廠商引導用戶,而是陷入對手的競爭泥潭之中。
其次,這些年來隨著家電主力購買人群的年輕化,帶來的則是消費觀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更加多樣化了。已經不是家電廠商單方面的忽悠甚至欺騙,就可以影響消費潮的。更多的年輕人,擁有了自己完善和成熟的社會價值觀和是非觀,會主動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產品,而不再被家電廠商“牽著鼻子走”。
在這種情況下,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一些家電廠商在電商平臺上的特價經營策略,屢屢遭遇來自用戶的投訴和挑戰。為了追求低價、特價,很多電商平臺上虛標容量的冰箱、虛標洗滌量的洗衣機、虛標尺寸的液晶電視,都在消費者自己的“土方法”測量中被打回原形。很多用戶買回100多升的冰箱,發現縮水幾十升;買回10公斤的洗衣機,只有6公斤;然后就是投訴、維權,導致很多廠商的低價經營策略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過去幾十年來家電廠商基本上不研究用戶,就在一線市場上盯著對手、研究快速出貨的手段,和打擊對手的惡性競爭策略。如今,隨著用戶主導家電產業發展時代的全面到來,這種“眼中只有對手沒有用戶”的經營策略,以及“只想大增長高利潤的發展而不想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最終只會收獲失敗。其實,這幾年很多小品牌,甚至雜牌的低價策略徹底失靈,本質上就是用戶不只是想要低價,還要大品牌、好產品,以及好服務、好體驗。
去年以來,整個家電市場競爭最大的挫敗感,就是家電廠商們越來越搞不清楚,用戶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了。雖然直播帶貨、內容電商,甚至社群電商、社區團購等新零售平臺不斷出現,但所有的生活場景,以及用戶體驗,都不是靠低價就能撬動的,市場的需求并沒有增加,只是“此消彼漲”,即線上搶了線下的單,零售巨頭搶了經銷商的單。
不夸張地說,至今還有不少的家電廠商,認為行業和市場格局還會回到十年前,實體店還會反撲電商成為市場的主角、用戶還能被單一的低價吸引走、夸大欺騙還能忽悠一幫消費者的搶購、家電產業還能保持著年年兩位數的增長、靠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渠道還能一夜大賣。這才是當前很多家電廠商苦難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