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升級時代下的產品,智能坐便器在衛浴行業擁有較高的熱度。不過,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智能坐便器市場熱點居高不下,但產業卻遲遲沒有進展,行業難言絕對龍頭。
近日,據奧維云網(AVC)線上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一體機零售額33.7億元,同比增長40.6%,零售量104.6萬臺,同比提升54.8%,智能馬桶蓋零售額15.2億元,同比提升3.1%,零售量100萬臺,同比提升26.8%。
從數據上來看,去年,智能一體機和智能馬桶蓋的銷量都有所增長。但前者的銷量要高于后者,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差距?在筆者看來,原因是都方面的,智能一體機和智能馬桶蓋雖數于同一類別,但二者的品牌集中度情況差異較大。不斷新進的成員,讓智能坐便器市場競爭格局持續變動。對品牌方而言,智能坐便器雖是藍海市場,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看好智能坐便器市場 企業跨界掘金
目前,智能一體機主要由傳統衛浴品牌產品領導,如九牧、箭牌、恒潔等;海外衛浴品牌以及代工品牌為主,品牌集中度較低,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除了傳統衛浴品牌,外資家電品牌、國內家電品牌、互聯網品牌紛紛試水智能坐便器陣營。目前,TOTO、松下、九牧等品牌領跑國內市場,隨著海爾、美的、蘇泊爾、四季沐歌、小米有品、小鯨洗、網易嚴選等家電品牌以及互聯網品牌的紛紛加入,競爭格局持續變動。對品牌方而言,智能坐便器市場機遇滿滿,同時挑戰重重。
隨著入局智能坐便器領域的品牌不斷增多,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筆者發現,不少品牌在“618”、“雙11”等節點開啟價格戰,雖獲得短暫效益,但不利于行業的和諧發展。據奧維云網(AVC)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500元左右的一體機以及1000元左右的馬桶蓋成為市場最暢銷的產品價格,雙品類低價普及趨勢尤為明顯。
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運用得當能打造爆款產品。筆者發現不少網友吐槽,在大型促銷節假日搶購的“超值”智能坐便器大多為老款式,產品體驗不佳。筆者通過查閱電商平臺用戶評價,發現很多網友選購的“超低價”產品特別是進口品牌旗下的促銷的千元級產品,大多不是“時興貨”,多為儲熱式智能坐便器,這類產品在加熱方式和用水安全上有隱患,不利于用戶體驗。消費者想要入手“時興”的即熱式智能馬桶蓋,千元內根本買不到進口產品。
智能坐便器兼具醫療屬性和環保屬性,目前國內受限渠道與技術的發展,市場潛力巨大。不過,由于進口品牌率先在國內推出相關產品,更有市場號召力,很多用戶更看好進口智能坐便器。如松下、TOTO、伊奈等品牌在我國擁有很多“忠實用戶”,它們在國內設有工廠,憑借技術和品牌的先發優勢壟斷高端市場。
在中端市場,我國傳統衛浴和部分專業電子電器企業占據主要份額,隨著家電企業的介入,行業成混戰局面。如海爾衛璽、美的等家電品牌憑借家電制造優勢,在獲取更多市場的同時,改變著產業技術發展趨勢。像海爾衛璽憑借防電墻技術、凈水功能等特色,吸引了一大波用戶,引領市場技術潮流。
智能坐便器的更新迭代,從側面展現出國內企業的迅猛發展,多企業跨界將對整個行業帶來影響。在筆者看來,由于國內產品普遍具有性價比優勢,進口品牌的銷量將逐步收窄,如通過查閱松下、TOTO近兩年財報可知,其智能坐便器的銷量增幅已呈下滑趨勢。企業跨界智能坐便器行業將觸發競爭,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的企業,大多具備品質、服務和口碑三大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下,價格戰對企業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卻能淘沙低知名度企業或水土不服的企業,促使行業出現一到兩個主導品牌,引領行業升級。
市場競爭加劇 行業或上演叢林法則
在智能坐便器行業,邊緣品牌要實現品牌突圍,無論是選擇OEM,還是選擇做自主品牌,都需要先從較基礎的管理工作入手,逐漸提升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眼下,智能坐便器產業正在進行新老技術更替階段,儲熱式技術正逐漸被即熱式技術所取代,行業已經到了一個求變的“轉折點”上。
早前,筆者在訪問智能衛浴企業時,多家外國品牌領導紛紛表示看好中國市場。歷經多輪整合及市場大浪淘沙,如今的國內智能坐便器市場已逐漸形成了日系以松下為代表、美系以科勒為代表、國貨以箭牌等為代表的多企業混戰格局。
這種“混戰”狀態,肯定將成為未來智能坐便器市場競爭格局的一大顯著特征。在這種大格局下,很多小品牌的市場業績迅速下滑,并日趨被邊緣化抑或是企業尋求轉型在自主品牌的道路上努力緊跟時代。
鑒于我國水質、水壓、衛浴環境以及用戶衛生觀念與進口品牌之間均存在較大差異,國內企業在設計智能坐便器時,會考慮消費者實際需求,在細節方面不斷改良,包括進水過濾、防水等級、殺菌抑菌、簡化操作、免費改電等方向上,我國品牌都做了很大提升。相較于進口品牌,我國智能坐便器企業更懂用戶需求,也更擅長解決消費者使用產品的痛點。
智能坐便器過去的智能屬性比較局限,僅僅體現在座圈自動加熱、自動沖洗等功能性概念。如今的智能化體現在感應翻蓋、翻圈、語音互動、健康監測等一系列升級體驗上,如廁全程無需動手,用水更安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守護用戶健康。
智能坐便器行業與家電行業密不可分,也是以“規模致勝”,大投入才有大收獲。在經過多年發展后,智能坐便器行業再也不是日系品牌的天下,還有國產品牌和歐美品牌,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態。具體到品牌方面,TOTOT、松下、海爾、科勒、九牧、箭牌等企業經常會隔空“比劃”,用新品牌或新技術秀“肌肉”。
除了國內市場,各大智能坐便器企業還在海外“圈地”,到處投資建廠進行產業布局和產能上的規模化擴張,并把目光轉向了上游核心部件產業鏈的打造,進而掌控整個產業鏈,奠定自己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部分小品牌雖然已淪為行業主導品牌的配角,但這些品牌在國內辛苦打下的“江山”哪能說丟就丟。當然,也有一些企業為了拉動銷量、一再呼喊要打價格戰,這完全不利于行業和諧發展,實不可取。
當今的智能坐便器行業已是在靠真本事拼搶,有些企業缺乏大戰略,本身沒有自己的經營思路,這在過去可以靠膽大、靠機會成功。但在線下,卻需要企業付出更多。在筆者看來,智能坐便器企業在國內滲透率低,綜合競爭實力弱,不能簡單歸于外部大環境,不論是OEM代工模式還是OEM“貼牌”生產,它們的生存機會和空間仍然存在,都需要先從較基礎的管理工作入手,做專、做精,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智能坐便器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還比較低,距離一戶家庭一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今年,衛生安全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焦點,或能給智能坐便器企業帶來新方向,給行業創造新機遇。
關鍵詞: 智能坐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