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現環保節能居住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家居產業近年來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包括小米、海爾、美的等眾多家居產業頭部公司紛紛投身其中,深入挖掘消費需求及市場潛力。
雖然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需求持續提高以及諸多巨頭的加入,智能家居市場供需兩端持續增長,但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出貨量卻在2020年出現了負增長。國際數據公司(IDC)于近日發布的《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以下簡稱“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約5112萬臺,同比下降2.5%。
IDC方面表示,第三季度智能家居市場出貨量下滑,主要是由于智能音箱和家庭視頻娛樂設備出貨量下降,其中,智能音箱出貨量約829萬臺,同比下降14.7%;家庭視頻娛樂設備出貨量約1238萬臺,同比下降19.9%。同時,上游元器件短缺也是一項重要原因。
對于出貨量負增長問題,中國家居設計互聯網戰略專家、小伙伴產業服務機構創始人兼CEO王建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今年第三季度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消費者購買欲望及購買能力下降,需求降低導致供需兩端“雙疲軟”現象。
通信高級工程師、戰略規劃專家楊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智能家居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的主要的原因是供應鏈的產能不足所造成的,比如目前面板、芯片的產能不足,對智能家居產品的出貨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次要原因是第三季度處于消費間隙期,即“6·18”和“雙11”這兩個節點之間,消費者購買欲望不足,導致智能家居產品消費端出現疲軟。
據IDC發布的跟蹤報告,按市場份額來看,小米以16.3%的占比位列第一;美的11.3%,位列第二;海爾9.8%,位列第三;其他品牌占據著其余62.7%的市場份額。
對此,王建國認為,上述三個品牌之所以能殺出重圍,是因為其屬于用戶基數龐大的互聯網或傳統品牌,具有深厚品牌消費群眾基礎。
“這些頭部品牌基本都是走高性價比路線,更能推進年輕人的‘潮流消費’,對智能家居了解不多但愿意嘗試的‘小白用戶’吸引力更強,而其他品牌雖然有可能在落地集成(系統工程)或大型渠道定制(比如房地產開發商的定制化產品)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用戶技術和消費門檻(客單價)等方面,被上述三個品牌甩開了較遠距離。”王建國說。
對于IDC方面提到的智能家居產業鏈上游的芯片供給乏力問題,楊波認為,智能家居產業很難出現像華為面臨芯片限制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由于智能家居所需的芯片制程要求不高。
“華為智慧屏的芯片也只是28nm工藝的,更何況其他低端智能家居產品。所以智能家居的芯片門檻并不高。最近格蘭仕都推出了自己的RISC-V架構智能家居芯片,所以我認為智能家居的芯片只會是產能問題,不太會有智能手機那種芯片瓶頸存在。”楊波說。
此外,雖然從市場供需來看,智能家居產業第三季度出現了疲軟的現象,但是機構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智能家居板塊的評價依然樂觀。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121只智能家居概念板塊中,共有71只個股在半年內獲得過機構投資者給予的買入評級。從整體來看,6家公司獲超過20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10家-20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的有11家公司;10家以下機構給予買入評級的共有54家公司。
按機構投資者數量來看,給予買入評級機構家數靠前的個股有:歌爾股份(26家)、美的集團(24家)、格力電器(23家)等。
關鍵詞: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