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信聯盟召開的ITU-R WP5D會議作出重大決議:3GPP技術正式被接受為ITU IMT-2020 5G技術標準,其中包含中國提交的3GPP NR+NB-IoT RIT。NB-IoT(窄帶物聯網)技術自2016年誕生以來在我國發展迅速,智能家居便是其典型應用場景。
IoT就是物聯網,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如果說互聯網時代實現了人與人的互通互聯,物聯網則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是實現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自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5.190, -0.17, -3.17%)、中國廣電四家企業頒發5G牌照起,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在5G時代的召喚下,家電企業紛紛布局搭橋,以借助5G技術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家電IoT生態。
但是,并非所有的家電企業都能夠搭上5G的快車,成功智能轉型。智能家電時代,誰才是下一輪家電攻堅戰的贏家呢?
家電IoT:新模式下的藍海
在大數據、5G、人工智能概念下,IoT將成為家電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賽場。
據億歐網、艾瑞報告顯示,從2015年到2019年11月近五年的時間內,中國“AI+IoT”領域共發生過1718次投融資事件,總融資額達1919億元。而年融資額在2018年、2019年更是分別達到了2509億元、3808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2-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8.87%,Statista預測,2020 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有望增至782億美元。因其增速之高,家電IoT已成為可預見的趨勢。
圖1:中國 IoT 設備連接規模(億)
來源:智研咨詢,東吳證券(10.920, -0.39, -3.45%)研究所
奧維云網田亞麗也對當下家電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提出了看法:“消費者對產品的關注除了產品本身基礎功能外,更多的向產品品質化傾斜,如智能化,人機交互功能、WIFI控制、家電物聯網。”
5G的出現更是推動了家電IoT的布局。根據家電消費網,云米科技創始人、CEO陳小平在云米5GIoT戰略發布暨2020新品發布會上表示,5GIoT將帶來四大顛覆。其中就包括了顛覆連接、開啟無線暢聯時代,以及萬物互聯。
那么,既然家電IoT是一種大勢所趨的新模式,它的“新”又體現在何處?與傳統家電有何不同?
首先,最明顯的是商業模式的不同。過去家庭場景內各家電產品之間相互孤立,家電IoT則打破了這一格局,注重“數據+技術+產品+場景化應用”,搭建開放互聯的IoT生態圈,從而實現跨品牌跨品類終端互聯互通。
其次,家電IoT需要龐大且強有力的產業鏈作為支撐。中商產業研究院研究認為,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龐大且涉及的細分領域眾多:產業鏈上游為智能家居提供硬件、軟件以及技術支撐,產業鏈中游則是各類支持平臺,而產業下游是各類智能家居產品。與傳統家電相比,家電IoT需要更高端的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以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圈。
家電企業智能化轉型,也將使得競爭話語權由成本優勢轉向技術優勢。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過去中國家電制造行業普遍靠市場驅動,以成本優勢取勝。但隨著家電企業逐漸開始智能IoT轉型,增加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占據產業鏈更核心位置的決心也越來越強烈。
實際上,部分家電企業早已開始前瞻性構建IoT生態體系。
據蘇寧和奧維云網聯合發布的《2019半年度家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家電市場消費已明顯呈現出智能化的特點。2019年上半年,智能冰箱產品在蘇寧渠道的銷售占比超35%,智能電視占比接近100%,電蒸箱、凈水器等產品智能化率也超過80%。
早在2014年,美的已開始聯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構建AIoT生態圈。并于2015年在國內外建立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心,吸收大量數字化領域的頂尖人才。今年4月,美的成立IoT事業部,專門從事與智能家居相關的軟件業務。另外,美的集團(63.400, -1.58, -2.43%)投資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截止至2019年末,美的已在全球累計銷售超過7000萬件智能家電。“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已成為美的的核心戰略。
燃氣具制造商萬和電氣(8.510, -0.16, -1.85%)也早在2013年開啟智能家電領域布局,并在近年借由5G轉型科技公司。萬和內部人士在環球家電網表示:“萬和前瞻布局抓緊5G時代的機遇,將進一步借助物聯網的技術,跟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全力開發5G技術相關的產品。”
那么,家電企業布局IoT生態體系,是否意味著IoT的全面戰爭已經打響?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雖然智能家電已逐步占據市場,但傳統家電企業智能化的轉型不僅僅是讓家電產品“聯上網”這么簡單。申萬宏源(6.170, -0.35, -5.37%)研究所分析師楊海燕(金麒麟分析師)就指出,當前家居IoT發展還存在著三大痛點,分別為產品間智能互聯不足、協議標準不統一、產品同質化嚴重。
家電IoT尚處探索期
當前,從行業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家電IoT尚處于探索期,而家電企業如何在5G+萬物互聯的時代下完成智能化轉型升級,可謂困難重重。
一位行業內分析人士告訴新浪財經,擁有成熟的IoT生態和龐大的用戶基礎者,才能夠制定游戲規則,并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但對于大多數傳統家電企業而言,獨自打造IoT生態,就要面對小米、華為等移動互聯網巨頭的跨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家電企業不僅缺乏全品類覆蓋及強大的用戶認知能力,消費者對其品牌忠誠度也遠不及跨界品牌”,該人士表示。
此外,“IoT入口”也是傳統家電企業與頭部手機企業相比存在的短板。目前,行業內普遍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IoT生態入口依然是智能音箱,其次則是智能手機。但在IoT生態方面,多數家電企業只有一個“大屏”,其他電器上的“小屏”目前也很難被認可。
核心技術的缺乏更是傳統家電企業的最大難點。相關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在懂懂筆記的采訪中表示,IoT生態的背后需要足夠強大的AI技術支撐。即使用戶和市場口碑還可以慢慢積累,家電企業也很難在短期彌補AI這種核心技術上的不足。
在2019年中國物聯網大會上,美的IoT公司總經理佘尚鋒強調,智能家居屬于高頻場景,技術是基礎的支撐條件,有了技術和創新的產品才能構建豐富的場景內容,然后才是生態圈的構建。
由此,在這場家電IoT的競爭中,以手機市場起家的小米反而走在了前列。
小米自2013年起布局IoT生態,目前已初具領先規模。據申萬宏源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小米平臺在連接設備數及用戶數均略勝一籌:2019年8月華為HiLink平臺連接1.4億臺IoT設備,而小米的IoT平臺連接設備數在2019年6月為1.95億只,在同年9月更是達到2.13億臺。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2019小米開發者大會上透露,小米AIoT平臺已接入2200+產品,是全球領先的消費IoT平臺。同時,他表示,5G+AIoT將推動超級互聯網發展,手機和AIoT會成為小米未來五年的“雙引擎”。
圖2:小米在消費級 IoT 市場具備先發優勢
來源:小米招股說明書,東吳證券研究所
小米布局IoT的核心在于自建生態,離不開其供應鏈和渠道的構建。
申萬宏源將小米的IoT業務歸納為“自有產品+生態鏈產品”模式。其中,小米的自有產品包括入口產品如電視、筆記本、路由器等,以及大市場產品如空調、冰箱、洗衣機;生態鏈產品則由生態鏈企業供應,貼小米/米家品牌或生態鏈公司品牌。
申萬宏源指出,小米首先通過自有產品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卡位在智能家居的關鍵環節,以把握流量入口、樹立IoT品牌形象。接著,進軍大家電、廚電市場,做大IoT生態鏈。最后,伴隨著產品類別的拓寬,將小米品牌做成KOL,形成消費IoT品牌影響力。
小米產品的流通模式也為其帶來了高性價比。東吳證券分析師張良衛(金麒麟分析師)認為,“工廠→零售商→消費者”的流通模式為小米生態的構建提供了底層的競爭優勢,是小米系列產品高性價比的核心原因。供應端往生產端的滲透,一方面節省了品牌商環節的損耗,另一方面也使得小米可以通過在生產環節中改變生產成本和特性,進而改變產品售價。
在渠道方面,申萬宏源也表示,小米IoT與精品電商、MCN商業模式有相似之處。小米不僅作為品牌及銷售方,而且參與產品設計、挑選以及供應鏈、制造端的改造;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小米生態鏈公司也使用小米現有渠道,提升了產品的推廣效率;以互聯網電商模式導流也強化了小米IoT平臺的產品來源。
掃地機器人(15.110, -0.46, -2.95%):家電IoT之爭的前哨戰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438.000, -14.20, -3.14%)于今年2月登陸A股資本市場,其主導產品——掃地機器人,作為智慧家電的典型代表產品,或可以看做是家電IoT之爭的前哨戰。
東吳證券發現,從生產掃地機器人到小米最終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中間全部環節的毛利率僅為36.1%,亦即消費者僅需付1.5倍成本的價格。而其競爭對手科沃斯(32.180, -0.36, -1.11%)在不包含經銷商費用的前提下就已經達到了接近100%的價差。可見,小米的生態鏈優勢為其帶來了一定的終端產品價格競爭能力。
新浪財經查閱石頭科技招股說明書后發現,2018年度,占據近50%主營業務收入的米家品牌智能掃地機器人毛利率僅14.99%,遠低于其他品牌。但石頭科技凈利率約10%,高于科沃斯8.5%的凈利率。對此,開源證券分析師呂明指出,小米品牌現成的銷售渠道導致石頭科技銷售費用率遠低于同業,從而提高了小米品牌產品的凈利率。
圖3:高費用率拉低科沃斯整體凈利率表現
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小米作為家電IoT的先發獨角獸,通過其生態鏈優勢和高性價比策略,在市場中表現亮眼。而先發獨角獸與后進入者由于利益沖突,先發者可以避免與其他品牌聯動,以遏制其他品牌的發展。
但是,這樣是否足以說明,先發獨角獸會成為家電IoT的最終贏家呢?
并非如此。目前,先發獨角獸們的IoT建設仍然存在問題。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IoT行業的封閉與開放,“物聯網護照”會成為必然。在這一趨勢之下,輸贏未成定局。
從近年年報來看,小米的營運能力出現明顯的下降。2018年小米的存貨周轉率為6.67,但在2019年降到了5.71,總資產周轉率也表現出較大的降幅。對此,薛云奎教授也指出,隨著小米的擴張,公司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在總體上顯出效率下降的趨勢。
早在2019年7月,小米便被爆出多位市場部員工因貪污被移送法辦,一位美女總監更是被爆受賄700萬,直接反應出其供應鏈管理存在諸多問題。近期,一位小米集團內部員工更是透露,目前小米內部存貨積壓嚴重,基層員工普遍人心渙散。
在ZOL問答平臺上,有消費者指出,小米就相當于一個雜貨鋪,什么產品都可能有但是不精。可見,隨著生態鏈的擴大,產品差異化競爭也是小米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不僅如此,傳統家電廠商的聯合或許會打破IoT獨角獸寡頭格局。電科技網指出,若本身擁有足夠的品牌實力的老牌家電廠商聯合構建IoT生態,使得市面上的大部分家電都能互聯互通,那么IoT獨角獸的優勢,將被大幅削弱。
實際上,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大廠的跨界合作已越來越緊密。6月3日,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公布,海爾成為入圍HomeKit的國內的唯一一家大型制造商,將與蘋果開展智能家居領域合作。今年以來,美的IoT也已與亞馬遜、阿里、騰訊、華為等互聯網公司開展物聯網合作。
此外,IoT中控或將成為5G時代最重要的入口。
電科技網認為,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手機擁有眾多的系統服務商,且無法交叉使用,導致其僅能完成輕量級的IoT中控任務。而近兩年風靡市場的智能音箱由于沒有屏幕或屏幕較小,作為中控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綜合來看,智能電視是最合適的IoT中控。
在這場家電IoT之爭中,傳統家電廠商與IoT獨角獸之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可以預見的是,最后的贏家必然會是技術迭代效率高,產品設計理念先進,擁有互聯網思維,同時又對傳統制造、供應鏈管理輕車熟路的全能型選手,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的蘋果公司。那么,誰最有可能走出來,成為中國版蘋果呢?
關鍵詞: 家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