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3月31日,海昌海洋公園正式發布2022財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海昌錄得營收7.930億元,歸母凈利潤錄得-13.96億元。
期內各項財務指標相較于2021年均有所下降,其中營收同比下降67.77%,毛利同比下降138.64%,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65.23%。凈資產收益率再次跌入負值,錄得-43.69%,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比起2021年上漲6.48%至73.79%。
(資料圖)
海昌主要經營項目營業收到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各項經營數據大幅下滑,但另一方面海昌也據此減少許多經營成本以及優化了流動性結構,流動負債/總負債下降7.56%至35.05%。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消費需求迎來反彈,文商旅全行業也逐漸復蘇。2023年前兩月海昌錄得旗下項目各項數據都已反超疫情前2019年同期。隨著市場進一步恢復,海昌或有望從近三年的經營困境中逐漸走出來。
疫情下的無奈
2022年海昌海洋公園營業收入為7.93億元,比起2021年24.60億元收入縮水近2/3。
數據來源:海昌海洋公園公告 觀點指數整理
觀察海昌2022年的收入結構,可以看到其收入組成前二位為主題樂園門票收入及公園內消費,二者合計共占總收入79%。可以認為,主題樂園運營為海昌的支柱業務。
數據來源:海昌海洋公園公告 觀點指數整理
對比海昌海洋公園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組成變化,可以發現,來自主題樂園運營的銳減構成了總營收減少的主要原因。門票收入及公園內消費收入兩個科目對比2021年減少共計減少60%,達到約10億元。
此外,海昌在2021年出售了青島、武漢、天津、武漢四地的自持的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項目,這筆大宗交易為海昌在2021年帶來了5.84億元的資產處置收入,大大提升了收入與盈利水平。此次出售以后,海昌僅剩下6個自持的主題樂園項目。
將旗下接近一半的主營項目打包出售,是海昌面對新冠疫情之下嚴峻經營環境的壯士斷腕之舉。然而在2022年,海昌已退無可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觀點指數整理
2020年及以前,海昌的投資性物業一直維持在30億元水平,自疫情以來不得不釋出其價值來維持自身發展運營。然而2022年僅剩下4.223億元貨值,近乎消耗殆盡。
無法通過出售資產來輸血以后,海昌2022年的凈利潤直接被打回原形——錄得凈虧損13.96億元,與2020年新冠疫情元年14億元虧損為同一水平。很遺憾的是,三年疫情期間,海昌似乎并未發展出足夠的應對疫情的有效機制。
然而這種境況對于海昌而言“非戰之罪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海昌海洋公園不得不進行反復的階段性關閉與限流。以海昌旗下規模第二大的上海海昌公園為例,該項目在2022年僅營業280天,不及2021及2020年的364天和289天,其他地區項目也遭受了較為嚴重的閉園和限流影響。實際上,海昌已經最大程度從自身運營上去擠出一絲可能的生存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觀點指數整理
海昌2022年銷售及市場推廣相關的開支為0.85億元。較2021年大幅降低62.3%;同時行政相關的住處為6.06億元,相比2021年的11.48億元降低了47.2%;此外,海昌的財務成本也從2021年的4.9億元降低約35.7%至2022年的約3.15億元。
疫情使得主題樂園業務無法開展,海昌也據此大幅縮減宣傳推廣和經營成本;此外業務難以擴大也直接導致貸款總量減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關的財務費用。如果說,2021年海昌將旗下項目資產變現是壯士斷腕,那么2022財年因疫情導致業務停滯,便是海昌不得不削減成本,最大程度上實現“止血”。
輕資產輸出
2022年一整年來,海昌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和IP運營消費業務有著不錯的發展, 在文旅業務輸出方面,截止到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18個城市共計運營18座海洋館,同時已簽約的海洋館項目達到20個以上,大約有20家海洋館目前處于洽談階段。
從項目數量上來看,目前海昌輕資產簽約或運營項目與自持重資產經營項目數量比約為6:1,似乎海昌也有著轉型輕資產運營的趨勢,但從實際收入結構來看卻并非如此。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觀點指數整理
可以看到,文旅輸出帶來的收入無論是總量還是相對占比都處在十分低的水平。從絕對總量來看,文旅輸出業務帶來的收入僅為五千萬元/年的水平;從相對占比的角度來看,雖然2022年相對總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但這是由于總收入減少導致的被動上升,從總量來看2022年文旅業務輸出帶來的收入比起七年反而有所減少。即使相對占比上升了,但也只是占總收入的5%,目前海昌的文旅輸出業務距離成長為支柱級別業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觀點指數整理
誠然,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確實有著更高的收入效率。通過海昌公園運營收入和文旅輸出收入數據分別與其對應的銷售成本作分析,以經營相對正常的2021年為例,在公園運營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獲得1.28元收入,在文旅輸出業務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獲得1.75元收入;以經營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2022年為例,在公園運營上投入1元成本僅可以獲得0.72元收入,在文旅輸出業務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獲得1.18元收入。
可以看到,輕資產輸出業務單位投入相同的情況下帶來的更高的邊際收入增長,同時更能抵抗疫情風險,即便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時期也能保證收入完全覆蓋成本,實現真正的“旱澇保收”。
但從宏觀來看,基于海洋主題樂園/海洋館的輕資產運營有著其自身的局限性。國內的海洋公園或海洋館的項目數量和市場并不算大,整體規模不如購物中心或者商業寫字樓的商業物業,這就導致海昌文旅輸出業務的市場空間和后續潛力都比較有限。
此外,至少目前在主題樂園這一類目的經營上,自持物業、采取重資產經營的模式要比常規的輕資產帶來更大的收入總量。在這兩項業務收入總量達到相似水平之前,輕資產業務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的優勢并不能發揮出來。
曙光初現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改變,新冠黑天鵝的余波正走向尾聲,灰暗而零碎的經營情況也在慢慢好轉。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觀點指數整理
2023年1至2月,海昌海洋公園旗下所有項目人流量達到106萬人次,是2022年同期收入的143.6%,同時也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主題樂園相關收入方面,2023年1-2月當期收入達到1.73億元,大幅超過2022年同期收入水平,較疫情前的2019年收入也有不小程度的上漲。
自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以來,海昌運營數據回暖與突破一定程度上有著當初消費需求反彈的原因。宏觀層面上,全國各地的文商旅項目運營上都有所反彈,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環球影城、北京歡樂谷以及復星旅文Club Med項目。
疫情防控的開放、基于的資金、投資促進及優惠政策的施行、需求的恢復與反彈于包括海昌海洋公園在內的文商旅企業而言都是較大利好。良好的運營數據表現也一定程度印證了海昌擁有目前在國內地區較為優質的項目資產、治理結構以及商業模式,當市場逐漸恢復時,內部及外部的利好因素會為海昌帶來馬太效應前沿的收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