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后疫情時代,處于夾縫中的小房企難以為繼。港龍中國地產便是其中最鮮活的例子,也是眾多小房企面臨相同窘境的縮影。
于近日,多家房企發布今年1月份銷售數據,百強房企銷售總額同比下降逾三成。
其中港龍中國地產集團2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公司及其附屬公司2023年1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8.03億元,同比減少42.63%。
(相關資料圖)
2022年末因股權出售問題,港龍中國地產股價曾一度跌近40%,迎來短暫的至暗時刻,但卻讓人們忽略了,銷售問題才是其頭風之疾。
盡管1月業績與春節假期及返鄉置業需求下降不無關系,但這樣的銷售頹勢也被視作港龍中國地產近兩年的縮影。
2021年度,港龍中國地產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00.41億元,不僅未達成年度銷售目標,而且同比下降4.1%,降幅高于百強房企平均的3.5%。2022年度,該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30.04億元,同比上年度再降56.71%。
為推動銷售,港龍在集團營銷層面、數字化營銷和社群營銷方面發力。僅2022年上半年便舉辦了“線上無憂購房計劃”等大規模營銷活動。但從結果來看,去年港龍每月銷售額均以近50%幅度下滑,因此2023年1月份的成績單便顯得不足為奇。
回顧往昔,港龍中國地產于2007年在常州成立,業務擴展至長江三角洲地區周邊城市,包括江蘇常熟以及杭州、嘉興等地。同時在2018年短暫進軍一線城市上海,以及河南省、貴州省內多個主要城市。
2020年7月15日,港龍中國地產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當年上半年以來首家赴港上市成功的內地房企。
上市之時,港龍中國地產已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眾多城市累計開發了近70個項目。截至2022年中期,該公司擁有土儲862.07萬平方米,涉及72個項目,有65個項目在長三角地區,土儲建面占比71.5%。
不過,港龍中國地產并未披露單體城市的土儲規模。從去年中期報告披露的結轉情況看,該公司結轉面積最大的城市分別是鹽城、常州、紹興、泰州、盤州等城市,而三四線城市也是房地產行業過去一年多以來主要受沖擊的區域。這樣的城市土儲結構或許也是其銷售業績難以好轉的重要原因。
隨著房地產銷售遇阻,港龍中國地產與其他房企的做法類似,開始轉向保交付工作。去年9月20日,該公司于官網披露,年內已累計交付面積50多萬平方米。
現金流難以保障的情況下,港龍中國地產資金鏈脆弱的一面也暴露出來。
截至2022年中期,該公司現金短債比為3.7,剔除受限制現金的現金短債比僅1.0,整體來看仍能覆蓋到期債務。但去年10月,該公司宣布就2022年到期13.5%優先票據進行要約交換,涉及本金1.58億美元。
另于去年11月10日,港龍地產中國控股股東所持3.08億股被第三方行使權益而出售,這導致公司股價大幅跳水。
相對國央企及大型房企而言,中小房企因普遍較弱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深陷資金及債務壓力的泥潭,往往更容易面臨市場壓力的挑戰。
數據顯示,僅2022年1月1日-2月13日期間,全國便有56家開發商破產倒閉,這意味著平均1天有1.2家房企退出歷史舞臺。
2022年度房地產行業新增違約主體28家,其中基本為民營房企。截至2023年1月6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信息網共收錄了破產房地產企業934家。
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億平方米,較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額13.33萬億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8.3%。銷售放緩,也導致了房企流動性進一步緊張。
放眼整個市場,在流動性吃緊的情況下,多數房企放緩了拿地節奏,尤其是民營房企大多削減了投資規模和力度。
其中,民營房企權益拿地總額降幅則超80%,拿地銷售比僅5.8%,投資規模和強度極具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