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在證監會宣布恢復上市房企再融資后第三天,A股非公開發行市場迎來一家特殊的企業。
根據華夏幸福12月1日公告,為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優化資本結構,穩定財務狀況,進一步推動公司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夏幸福稱,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擬用于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
這也是繼福星股份、世茂股份、新湖中寶、建發國際、大名城、天地源、陸家嘴等房企之后,“第三支箭”擴容的又一案例。當天晚間,深鐵集團向萬科股東大會提請給予萬科董事會發行股份授權,同樣被外界解讀為計劃開展再融資的前兆。
一時間,民企、混改企業乃至國企都加入了響應再融資政策的隊伍中。
只是與其他房企有所不同,華夏幸福身上的“債務違約”標簽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末,華夏幸福爆發債務兌付危機,僅7個月后便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732.20億元,這也是過去兩年房地產流動性收縮大潮中,最早爆雷的案例之一。
2021年9月底,華夏幸福初步擬定債務重組計劃,并在河北省政府的指導下與債權人就重組展開溝通。根據當時的方案,該公司通過賣出資產回籠資金等6種方式安排債務清償,涉及金融債務達2192億元;而去年中報顯示,其有息負債約1876.19億元。
化解債務風險顯然是個艱巨的任務。僅今年10月期間,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還新增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等形式的債務21.19億元(僅本金部分),該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債務金額合計596.22億元。這部分債務金額將在重組協議后,將從未如期償還金額中剔除。
截至今年10月31日,華夏幸福2192億元金融債務中,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1262.22億元,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113.50億元。該公司另對適用“兌、抵、接”清償方式的相關債權人已啟動兩批現金兌付安排,合計將兌付金額為19.16億元。
美元債方面,11月18日,華夏幸福也披露所取得的化債進展。對于在境外發行總計49.6億美元債券,持有超過50%本金總額的持有人已簽署境外《重組支持協議》。11月16日,該公司向英國法院提交協議安排重組的申請,并計劃于倫敦時間12月7日召開召集庭審。
除了華夏幸福,包括恒大、藍光發展、花樣年、龍光、中梁、祥生、陽光城、融創、泰禾等一批房企均持續陷入債務違約的泥潭,因此已基本不具備債務融資的信用與資質。對于他們而言,在黑暗中多把握住一縷光,活下去的可能性就多一點,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
債務問題亦導致上市公司大面積出現虧損,比如華夏幸福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390.30億元,上年同期為36.6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仍錄得歸母凈利潤為-15.60億元。
因此,華夏幸福如今披露再融資計劃,本身就是一次大膽的試探,若能募資成功,它的經驗毫無疑問將被其他出險房企所借鑒。
問題在于,已經出現債務違約的企業,是否符合再融資的相關條件?
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情形包括,發行申請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上市公司權益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嚴重損害且尚未消除;上市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違規對外提供擔保且尚未解除;
同時,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36個月內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或者最近12個月內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以及最近一年及一期財務報表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從基本的發行規則觀察,再融資是面向少數特定投資者而非公眾,和業績虧損盈虧、債務違約與否并無實際關聯,甚至對股價也沒有明確限制。
實際案例中,2021年,連續三年錄得虧損的華映科技推出28億定增計劃;今年9月底,中期虧損的益生股份同樣拋出11.6億元定增計劃。而更早之前的2019年,同樣出現債券違約的東旭光電,也宣布向控股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專利及專利申請的所有權。
即便符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等規定,如何通過證監會的審核或許才是最大的考驗。比如去年12月,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對華映科技定增的申請進行了審核,最終否決了后者的方案。
在最新公告中,華夏幸福也表示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尚處于初期籌劃階段,尚需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及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核準。
“上述批準或核準為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實施的前提條件,能否取得上述批準或核準,以及最終取得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亦存在因市場環境以及其他原因被暫停、被終止的風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