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01
新聞
2500億!支持民企融資的“第二支箭”來了
風評
地產困境反轉?穩了!
這個政策很猛 ,公告第二天多個股票軟件和網站都崩了,地產股全線飄紅。
關鍵是 “第二支箭”射出特別快 ——11月8日公告,11月9日出申請表,11月10日就直接放額度了。
而且據說 擔保物要求并不高 ,比之前嚴查“貸款擔保”或“委托貸款”相關業務、嚴格要求抵押物與主債權匹配的時候,要求有降低。
第一筆還是給龍湖的,11月10日受理龍湖200億儲架式注冊發行。龍湖股價當即回漲,第一天漲4%,第二天直接拉漲20%;債價從42到60,幾乎每天拉升一波。
“龍好好”在被罵了一段時間“龍跑跑”之后,說不定會反轉成“龍霸霸”。不得不感嘆頂層的力量。
但也有人不屑——2500億能和2018年的15萬億大放水比?救市開玩笑吧~
這個質疑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現在“沒有大放水、沒有大救市、沒有大逆轉”,但有行情反轉、洗牌觸底、預期反彈。
2500億,不為救所有房企,只為給“剩下的好學生”站個臺,表達一個意思——
“巴掌打狠了吧?別怕,不打了。”
結合下一條新聞看,意思更明確…
02
新聞
11月8日,北京亦莊臺湖、馬駒橋板塊解除雙限購;10日南京傳四區放開限購;11日杭州調整認房又認貸政策。
風評
大城市松綁,“以時間換空間”行得通!
支撐房地產需求還得看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大城市松綁了,就意味著房企(尤其是那些土儲重倉一二線城市的房企),“以時間換空間”的想法,行得通。
突然又想起旭輝林中那條朋友圈,“蹲下來、活下去、站起來,用時間換空間解決債務問題。”
摧枯拉朽、刮肉削骨之后,這一波困境即將迎來反轉行情, 一些房企“站起來”值得等待 ,只不過前提是“腿還留著”。
(2002年全國商品房銷量“回到2016年”)
03
11月7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
風評
新加坡模式試點了,地產喜迎“全面雙軌”
財稅改革+放在深圳+做試點 ,這三點相信已經能讓人感受到對這次改革的重視程度。
139號文件直說了2個重點——“打破進城落戶限制”;“保障人人有房住”。
如果試點完善且落地,就意味著我國房地產真的會 從“香港模式”轉向“新加坡模式” 。
在新加坡,政府建設的公寓占比高達80%(優先供給中低收入群體),且嚴控轉售;企業建設的私人住宅占比約20%,市場整體房價收入比保持在5-6的水平。
“新加坡模式”本質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雙軌制,政府卡住了“房住不炒”的底線,也保留了商業操作的市場空間。
新加坡模式,針對的是房地產“增量市場”。 所以能看到,如今地方城投和國企大規模拿地,就是政府在掌握房地產新增市場的話語權——
房企打破“啥都做”的狀態,它們可能做代建、可能做資管、可能做物管、可能做營銷商…簡而言之,地方城投會成為一些房企最大的甲方或股東。
(房地產存量市場則以紓困為主,思路是金融機構專項救助、入股化債、幫助退出,國家力量會成為困境房企最大債主。)
但因為都市圈在擴容、更新改造仍在、資產騰挪仍有需求…所以房地產仍然有市場化需求,給民營房企留了機會。
這就形成了房地產市場的“雙軌制” ,當然這也會導致房地產板塊的估值體系改變。
(財政部139號文件截圖)
04
住建部民政部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風評
供銷社-社區食堂-居民,大眾消費也雙軌
既然房地產可以政府和市場雙軌制,那么大眾消費是不是同樣可以雙軌制?
這不就來了嗎,上周的供銷社、這周的社區(國營)食堂,話題熱度一波接一波。
梳理一下會發現,“供銷社-社區食堂-居民”,是不是已經形成一條閉環啦,而且是獨立于市場的。
這些90后從父輩口述中得知的“時代烙印”,或許真的會成為10后的生活記憶。
05
11月8日,2022胡潤百富榜出爐。
風評
鐵打的富豪榜,流水的富豪
房地產重提雙軌,民企富豪自然好聚好散。
財富變化映射興衰,今年胡潤富豪榜的人數比去年減少了160人,上榜企業家的個人總財富也同比下降18%。
房地產最慘烈,上榜人數占比僅10%。 二十年前地產富豪可是占了“半壁江山”,十年前占比也有20%,未來可能還會降低。
06
11月10日推特公司多名高管辭職,9日馬斯克要求員工每周在崗時間至少40小時。
風評
馬斯克,北美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