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嚴明會
(資料圖片)
交了3萬元定金后,回到家的王安開工前則順利很多。她選擇的這家家裝公司B專營整裝業務,以標準化施工為榮。
李興在網絡登記電話后,很快就有設計師上門量房并出具初步的設計方案。“報價過程清晰,套餐檔位區別明顯,報價單上,套餐外費用也列的很明白。”李興很快就簽了合同。
但施工開始后,李興很快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我計劃把廚房外擴5㎡,內部縮減5㎡,最終廚房的面積是不變的。”但家裝公司B表示,超出部分需要單獨計算收費,但縮減部分的費用并不會扣除。
“為何不是按最終面積算錢。”李興很不理解。這種情況后來多次重復出現在李興的家裝工程之中:“比如我不需要貼石膏線,但不能減錢。我要多貼幾塊磚,卻要單獨加錢。”真正開工后,李興最大的體會是“一舉一動,都要加錢。”
增項加錢、減項不減錢,總費用就在無形之中不斷增加。
裝修增項是指原定預算外增加的費用,這也幾乎是所有裝修業主最害怕的一點。“15萬預算增加到25萬都算正常的。”不少經歷過裝修的業主吐槽道。
雖然當下幾乎所有的整裝套餐在宣傳時都強調自身“0增項”,但某知名大平臺旗下家裝負責人就曾公開表示:“裝修100%會出現增項,我們能保證的是不惡意增項。”
合理增項指的是業主想要升級品質或增改設計而導致的費用,而惡意增項則是某些裝修公司在做裝修預算時惡意漏算少算的工程量或工程項目。但實際裝修進程中,還是存在部分增項讓業主無法分辨是否合理。
李興吐槽道,當初因標準化施工而選擇這家公司,但卻缺少了很多必要溝通和個性化設計。“很多項目沒有和我溝通就做完了,比如踢腳線,我想用大理石做隱藏式的。等我定期驗收時,才發現已經用普通踢腳線做完了。”此時李興要求更換,拆舊又新增了一筆費用。
還有更多的潛在“增項”可能,比如在考察期,裝修公司對套餐內所使用的材料標注都比較模糊,部分只標注尺寸,等到真正選材時,才會告知優劣差距,一旦業主選擇升級,就得加錢。還有些公司,網紅款式單獨區域擺放,選材時才會展現出來,業主也很容易心動從而選擇升級。
而更惡劣的增項也有不少人遇到過。張芊(化名)裝修時,定好的1米窗戶,工長卻開出了1米2的洞,為了配合1米2的新款窗戶,張芊全家的窗戶都被迫升級,單這一項就增加了2萬多的費用。
破局之路漫長
工程質量是擺在家裝公司和業主面前共同的考驗。
當初選擇整裝,多數業主圖的就是省心。但真正開工后,誰也不放松。自從踢腳線問題“吃了虧”后,李興幾乎每個步驟前都要再三確認樣式和施工方法,每個步驟完成后,都要仔細驗收。
而在消費人群逐漸增多的網絡平臺上,即使是業內口碑很不錯的幾家裝修公司,都逃不開被吐槽和投訴的命運。錯誤施工修復不及時、退款不及時、工程質量不過關、虛假宣傳、增項太多等,都是投訴最高頻的關鍵詞。
完工后,業主和家裝公司的博弈也仍在持續,當下多數公司表示將提供多年質保,但從網上相關投訴內容來看,對于損壞的原因很難界定。某業內人士表示:“人為和非人為、正常使用和非正常使用,本來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正因如此,能否成功免費享受到保修功能,存在很大的變數。
家裝痛點頗多由來已久,業內不少公司也曾多番努力過,企圖改變現狀,贏得消費者的更多信任。
多家行業龍頭企業發力數字化多年,試圖找到更加優質、全面的設計和報價方法。也有公司將數字化工具引入施工過程中,試圖實現實時監控,實時溝通、驗收等功能。
但服務路徑過長、服務環節過多、過分依賴人工等傳統家裝的詬病,一樣成為整裝模式下的難題。不少家裝公司很早就開始為自家工地配備實時攝像頭,方便業主監工、驗收。“但我們發現很多工長會有意無意地將攝像頭遮擋或是弄壞。”
目前,有家裝公司不斷改進,研發出了最新款的燈飾攝像頭,提供360°全程全景工地直播。該公司某負責人表示:“施工總要用燈對吧,要用燈就逃不開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