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致我們深愛的債券市場
1、斷貸一事屬地產下行風險擴散后的一系列結果之一,地產銷售的風險從增量傳導到存量,應該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2、關于此事,很多市場人士在用靜態思維去思考問題,譬如計算當前斷貸規模占存量規模有多大,從而得出的結論是風險可控;在筆者看來,此事最需警惕的是后續的可能性變化。
3、后續風險的可能性傳染途徑包括但不限于此三個:
1)如果銀行對按揭貸款的風險重新認知,銀行也許會對發放按揭貸款重新變得謹慎,這會帶動地產銷售重新受到約束;
2)如果居民對購房進一步謹慎,且造成房價下跌,那么在現實和預期相互強化下,銀行的房產抵押物面臨價值縮水的風險,屆時斷貸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不穩定;
3)如果存在個中銀行倒閉的情況,這個風險也許會直接傳向金融體系。
4、其實若完全從基本面出發,我們不用擔心這些風險的蔓延,畢竟,這個局部風險在任何層面都兜得住:
1)失信人執行制度是居民還貸的保障,貸款集中度考核是風險不會在金融體系內擴張的屏障,至于地產銷售,本身就不會引起銷售本身的風險;
2)就這個系統而言,我們應不會重演2008年美債危機的基本面,中國的居民杠桿僅逾60%,遠低于次貸危機時美國99%的居民杠桿率。
5、但這不代表著,我們可以對地產的風險放心,風險的發酵往往并不線性,風險的傳導也并不一定完全理性,風險的真正來源是集體避險。
6、類似的案例已比比皆是,風險擴散往往來自于有錢不還了或者有錢不借了:
1)大多信用主體在償債上高度依賴于借新還舊,但若公司片面的負面信息被放大,或公司不在當時信用市場的風口上,即使公司的基本面穩定,也往往會因市場擠兌而爆雷,如當年的永泰能源(行情600157,診股);
2)銀行即使出現大量壞賬,只要留有合理的準備金,銀行的業務仍然能運行下去,但若壞賬的消息流傳開來,銀行遭遇儲戶大規模擠兌的話,銀行的風險才會真正到來,如河南村鎮銀行。
7、甚至在市場上存在著一種非理性,即使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在集體趨利避害和符號化的思維之下,也容易形成集體的運動式事件:
1)理論上斷貸只會增加銀行風險,并不會增加地產甚至房價的風險,但斷貸若被集體性聯想后,大眾在購房時也許情緒會倍加謹慎;
2)譬如唐山事件的boy london,反日思潮下的打砸日產車,都是異曲同工的案例。
8、說回地產事件,后續我們也許會看到事件的線性但非理性的推力,即斷貸影響了地產銷售,也許會看到事件的非線性且快速的風險發酵,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靠經濟學常識是很難預測及解釋的。
9、唯一可以做的,是跟蹤事情的解決方案和遏制風險的政策是否行之有效,其中,一方面觀察是否有進一步保竣工的政策出臺,譬如銀行或第三方是否能給予地產建設上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則是看是否有政策能給予地產或銀行更為強大的信用背書。
10、所幸的是,正如文初所說,這些斷貸事件和最初的地產銷售下滑本屬同源,如果能有效解決竣工問題,那后續的地產鏈條可能被整個扭轉。但時點及方式尚有不確定性,更需要關注的,還是銀行或財政能騰挪多少資源給地產。
風險提示:地產下行超預期,政策支持不及預期,銀行流動性風險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