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融資收緊疊加集中供地正在顛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邏輯,但一份利潤率“集體跳水”的年中財報,多少讓業內外人士感到震驚。
相較于緩慢的增長,業績塌房往往只需片刻,上市房企的盈利能力下降有多夸張呢?根據wind數據,2021年上半年各行業的銷售凈利率在2.56%至33.99%之間浮動,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凈利率僅為6.96%,在24個行業中排名第15位,低于保險和運輸等行業。
“銷售凈利率為12.37%,在全行業中排名第2位。”這是房地產行業2017年的數據,短短四年時間,房地產就跌落神壇,從備受矚目的高利潤行業急轉直下。
毛利率首次跌破30%,這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邏輯已經徹底改變,也許,人們對房地產行業應該重新認識一下。
1
毛利率創十年最低
相較于凈利率指標,毛利率能更多反應市場層面的變化,也更能反應行業之間的差別,從上市房企交出的半年報來看,毛利率大幅下降已成既定事實。
據Wind數據,上半年發布業績的143家房企銷售毛利率算術平均值為26.9%,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個百分點,近4年來首次跌破30%,而這些房企在2018年-2020年同期銷售毛利率算術平均數分別為30.7%、30%、30.9%。
按照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的整體算法(相較算術平均法而言),2021H1 申萬房地產開發板塊結算毛利率為 21.6%,相對上年同期下降 6.4pct,結算毛利率創下近十年最低水平。
和訊房產綜合中報整理了銷售額50強房企的毛利潤數據,結果顯示,有40家房企均出現了毛利率下滑,占比達80%,其中,毛利率降幅超過10個百分點的房企包括華僑城、金地集團(600383,股吧)、恒大和首開。此外,萬科、中海等標桿房企的毛利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下降。
大規模的毛利率下降現象主要歸因于土地成本和銷售限價,萬科總裁祝九勝在業績會現場坦承,近年來萬科所銷售的產品中,地價占售價的比例明顯上升,從2017年到2020年,地售比提高了17個點左右,這會逐漸體現在以后的結算收入和結算利潤上。
進一步追溯可以發現,毛利率下滑與此前的行業環境息息相關,高價地反映的是競爭的激烈程度,而支撐競爭的核心原因是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當然也離不開寬松的融資環境。
國信證券認為,2017/2018 的景氣高點提升了房企的擴張動機,合作開發、花式融資、土地內卷等在此時達到高峰,合作開發和花式融資共同導致權益占比的下降,而土地內卷則導致拿地利潤率的急速惡化,這些體現在當前的結算中,造成了利潤表的惡化。
2
背后的“布局隱痛”
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除了高地價之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加劇了房企毛利率的下滑,就是城市布局,尤其重倉北方城市,拉低了部分房企的利潤表現。
以金地集團為例,上半年,金地僅為毛利率17.36%,同比下降19.32個百分點,對此,金地董事、高級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韋傳軍表示,杭州、天津、合肥等低毛利地區的7個項目在本期集中結轉,占房地產開發結轉收入比例超過50%,影響較大。
根據財報,金地的華北區域的毛利率僅為9.5%,比上期下降44.14個百分點,遠低于華南和華東等區域。業內人士對此進一步解釋,前幾年,金地在北京拿下較多限競房項目,壓制了利潤表現。萬科亦如此,財報顯示,在上半年的收入構成中,北方區域營收占比14.87%,但對于凈利潤的貢獻卻折半,僅為7.38%。
與金地和萬科的表現相對,禹州毛利率上升幅度較大,上半年,禹州毛利率上升15.5個百分點至20.1%,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海、合肥、南京及廈門的盈利項目。禹洲集團董事長林龍安認為,回歸到以前的高盈利、高毛利絕不可能,但有信心做到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之上。
華僑城也是毛利率下滑比較典型的房企,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華僑城毛利率為33.32%,雖然仍處于高點,但下降了16.5個百分點,降幅居50強房企之首,也是華僑城自身的歷史低點。
對此,華僑城給出的解釋是,一是近年新拓展項目可售物業的毛利率逐步下降,二是上半年結轉項目的結構和區域占比不同。實際上,機構對華僑城的布局并不認可,華僑城布局下沉,肇慶、襄陽、茂名和濟寧等地都有了華僑城A的文旅項目,這些要么是非發達的省會省市,要么直接布局三四線城市,未來毛利率似乎并不樂觀。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于小雨認為,城市布局對毛利率肯定有影響,但這個影響程度還要看企業來說,比如地方國企在當地深耕布局,毛利潤率肯定是相對高的。從土地市場也可以看出房企的布局側重點,比如,長三角遠高于其他城市群。
重點房企拿地繼續向長三角集中,根據克而瑞拿地明細數據,2021 年上半年重點房企 44%拿地金額投向長三角,較 2020 年全年提升8pcts,中西部和環渤海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中指院數據也顯示,1-8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3448億元居四大城市群首位,而京津冀的拿地金額則不足千億。此外,在成交面積最大的10個城市中,9個都屬于南方城市,即便扣除二次集中供地的影響,比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還未開拍,但城市占比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房企拿地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融資新規的影響,很多房企為了加快銷售,促進回款,采取了降價促銷的方式,也對毛利率產生一定影響。
典型房企就是恒大,2021年上半年,恒大毛利率下降11.2個百分點至12.9%,恒大在財報中解釋,主要由于交樓面積減少及集團進行了全國促銷活動,實施銷售價格優惠,銷售均價下降。
3
房企提升利率的空間有多大?
在行業出清的背景下,毛利率的改善并非易事。
某TOP20房企總裁對和訊房產表示,改善毛利率的最大挑戰來自于政策,按照調控基調,房價不能上漲,房企面臨的選擇,一是降價入市,二是不降價扛著,在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大多數房企只能選擇降價銷售,毛利率必然受到影響。
不過,雖然行業趨勢如此,并不意味著房企在提升毛利率方面沒有空間,上半年,華潤置地、保利置業、時代中國、佳兆業等房企毛利率均在30%以上,且實現了增長,此外,寶龍地產、大悅城(000031,股吧)集團、合景泰富、合生創展、九龍倉也保持了較高的毛利潤水平。
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表現較好的代表房企
顯然,探究這些房企的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行業利潤水平的改善,在眾多改善房企毛利率的路徑中,最核心因素是正確的拿地戰略,拿對地塊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寶龍。
“寶龍過去那么多年不拿貴地不借貴錢,保持30%的毛利率還是有信心。” 寶龍地產總裁許華芳表示,上半年在整個土地市場很火的情況下,寶龍有策略調整避開最熱的地方,擴大了安徽市場的投資,還在大灣區花了不少時間,拿到了廣東中山跟佛山兩個大型綜合體項目。
拿對適合自己的地塊也非常重要,比如, 保利喜歡拿一些大中型地塊分階段開發,由于開發周期較長,后期房價上漲,所以毛利率很高。不過,業內認為,該模型的缺陷在于庫存周轉率低、負債高,因此僅適用于央企、國企等融資成本較低的房地產企業。
隨著地價上漲,房企也在不斷提高其多元拿地能力,近兩年城市更新受到很多房企的青睞,比如,中海在上半年分別通過產業資源整合、城市更新等模式獲取了多個項目,合生創展管理層也表示,未來拿地更傾向于通過城市更新以及在一線城市的舊城改造、舊廠改造、舊村改造獲得新土儲。
除了開發主業,投資性房地產也是拉上利潤水平的重要方式,典型房企如華潤置地、合生創展、大悅城控股、寶龍地產等,以大悅城為例,上半年,大悅城控股持有型毛利率維持在64%,基本與去年持平,而銷售型毛利率為22%,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公司綜合毛利率之所以能維持在30%以上,主要靠投資性房地產的拉動。
再比如,合生創展的毛利率高達63%,居行業高位,在合生創展2021年上半年營收構成中,地產只占34%,約為70億港元,商業、合生活、基建、投資等非房板塊收入占比達到66%,尤其是不動產業務的租賃收入持續貢獻現金流,錄得19.25億港元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拉動明顯。
除了拿對地和增加多元收入以外,房企還可以通過加快周轉、發行綠色債券、加大科技提高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不過,以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而言,這些方式對利潤的拉升效果有限。
上述證券分析師認為,房企的管控效率還是很低,稍微摳一摳的話,也能摳出一兩個點的利潤來,但過程沒有那么快,需要具備精細化的管理能力,空間有限,比如,周轉率這個指標,其實已經到極限了,拿地開盤時間最快縮短到3個月,再往下很難繼續壓縮。
整體來看,業內對毛利率改善不太樂觀,標桿房企如萬科未來兩年也有壓力,祝九勝直言短期很難判斷毛利率是否觸底,實際上,大部分房企預期都是明年還會再低,但上述證券分析師認為,利潤拐點不意味著之后就向上了,可以理解為一個L型。
接下來一兩年,房企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數據顯示,上半年房企地貨比已達到約 56%,達到近年高點。在土地價格上升而銷售均價穩定的情況下,項目結算的毛利率會持續受到壓縮。
正如很多房企所預測的那樣,在地價和售價雙雙嚴格限制的趨勢下,房地產開發主業也許正在加快進入制造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