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健康(HK.0708)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名稱擬改為“恒大汽車”,而恒大在公告中對此舉的解釋為“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最重要的業務”。種種因素讓恒大健康股價連漲兩天,漲幅均超過6%。
恒大健康原本是恒大多元化產業布局下的重要一棋,聚焦大健康和文旅,如今這兩大領域卻沒有重點突破。事實上,各家房企在多元化布局的進程中大都經歷了先摸著石頭過河再找準目標的過程,恒大健康此番改名亦是如此。但對于房企多元化業務而言,何時才能真正進入“收獲期”?
更名確立方向
伴隨著恒大健康的更名,還有兩件事在近期發生。一是汽車板塊的人事調整,“老兵”劉永灼接替彭建軍擔任恒大健康副總裁、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并擔任整車研究院院長,二是恒大位于廣州南沙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內部畫面首次曝光,而南沙工廠是恒大造車的主陣地之一。
不過,伴隨更名而來的問題在于,原本體現在企業名稱中的大健康業務,與新的“恒大汽車”顯得并不搭界,這與一開始恒大將新能源汽車放在恒大健康體系下形成的不協調感如出一轍。
事實上,在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前,恒大健康本身是恒大旗下以健康養生谷項目開發建設為載體,以會員制為服務模式,提供多層次分級醫療、全齡化養生、高精準健康管理、多元化養老等服務的綜合大型健康產業集團。2019年,恒大健康營業額56.36億元,同比增長80.2%,其中“健康管理”板塊就有49.75億元,占總額的88.27%。
恒大方面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更名意味著恒大健康主營業務已經變為新能源汽車。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番更名操作也是恒大在多元化轉型進程中的一次自我調整。
從今年3月召開的業績會透露信息來看,恒大健康已在三亞、西安等城市布局23個養生谷項目,未來三年養生谷計劃布局70個,仍有持續發展的規劃。但恒大健康更名后,大健康產業是留在“恒大汽車”,還是另起爐灶?
對此,南方日報記者向恒大相關人士咨詢有關大健康產業的后續發展,并未得到明確答復。而此前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恒大多元化產業選擇一定要做與其地產體量相匹配的行業,而相比文旅和大健康,新能源汽車看起來更符合許家印對于“匹配”的要求。
收獲期仍要等
自從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恒大從上到下對外宣稱的目標是“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這一目標看上去有些好高騖遠,但像恒大這般定下多元化宏偉目標的房企其實不在少數。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談及碧桂園的機器人產業時也反復強調“機器人造房不是夢”,而碧桂園此前也曾宣布要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并引入大批頂級專家和研究人員。
不過,不論是恒大的汽車還是碧桂園的機器人,目前都遠沒有到開花結果的地步。受汽車業務仍處于投入階段的影響,恒大健康2019年凈虧損49.5億元,而首款汽車亮相和工廠投產需等到今年底甚至明年。而碧桂園的餐飲機器人盡管已經投入市場,但更為重要的建筑機器人目前仍在實驗階段,何時正式亮相投用尚不明朗。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兩家房企的人事調整也涉及多元化布局領域,引發輿論關注。除恒大劉永灼接替彭建軍外,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執行總裁張志遠也調往其他區域任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目前多數房企的多元化轉型仍然是以拿地為目的的“假轉型”,即便是轉型業務發展都很順利的房企,其新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只有少數能達到10%-20%。
從房企多元化布局較成功的物管服務來看,體量較大的碧桂園服務去年總營收同比增長一倍多,達到96.45億元。但與碧桂園集團房地產開發及銷售的總收入相比,前者僅為后者的1.9%。
即便汽車和機器人的研發生產最終取得成功,恒大和碧桂園仍要面臨同類產品市場競爭的挑戰。不過截至目前,兩家房企都沒有放棄的意思。嚴躍進認為,如果房企的多元化業務能夠找準方向并做好規劃,未來也有可能成為行業標桿。
關鍵詞: 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