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家電巨頭受疫情影響業績紛紛受挫,小家電企業卻逆勢上揚。
7月13日晚間,小熊電器(002959.SZ)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約17.23億元,同比增長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30億元~2.68億元,同比增長80%~110%。
受此消息刺激,小熊電器在7月14日開盤漲停,股價報136.72元/股,同時創下近一個月以來的股價新高水平。
如此強勢的表現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今年上半年疫情爆發對于小家電行業影響較小,消費者居家時長增加,提升了小家電產品的購物需求,自然也讓小家電“新貴”小熊電器的業績有明顯上升。
利潤大增,股價漲停,小熊電器看上去仍有業績持續升高的態勢。不過在股價看漲的同時,資本市場對其研發投入過低的質疑聲也不時出現。對此,《商學院》記者向小熊電器董秘劉奎發去采訪函了解說法,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研發薄弱,產品競爭力偏低
從上市以來各項數據看,小熊電器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跡象。但與此同時,這匹“黑馬”的隱憂和痼疾依然存在,其中最明顯的便是研發投入偏低的問題。
財報顯示,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241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為7.14%。
反觀小家電領域的頭部企業之一九陽,其在2019年研發投入3.30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為3.53%。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為19.53%。
梁振鵬認為,小熊電器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忽視人才引進和技術創新,缺乏原創性研發,長期以往將造成小熊電器只能混跡于中低端市場。
研發投入偏低的同時,小熊電器在營銷方面則投入了更多的資金。2019年,小熊電器披露的銷售費用達到3.96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的14.73%,是當期公司研發費用的5.14倍。
“重營銷、輕研發”的思路,與小熊電器十分依賴線上渠道營銷不無關系。
雖然2019年小熊電器并未披露線上銷售收入數據,但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小熊電器的線上銷售收入分別為9.60億元、15.09億元、18.3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60%、91.93%、90.41%。
過于依賴線上銷售渠道,也讓小熊電器的抗風險能力較為單薄,想要轉型頗為不易。
產經評論家洪仕斌指出,小熊電器“重營銷、重線上、輕研發”的特性也決定了其產品競爭力。“小熊電器在電商市場上銷售,主打性價比符合公司定位,但其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容易被對手模仿,導致產品競爭力偏低。”
體量較小,家族管理存弊端
自去年8月登陸A股市場以來,上市不滿一年的小熊電器無疑是小家電市場的一匹“黑馬”,但目前體量較小,離頭部企業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9年,小熊電器實現營收26.88億元,同比增長31.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44.57%。而在今年一季度,小熊電器的凈利潤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83.66%。
而在小家電頭部企業當中,蘇泊爾2019年營收接近200億元,凈利潤接近20億元;九陽2019年營收接近100億元,歸母凈利潤離10億元目標亦不遠。
小熊電器要趕上蘇泊爾、九陽的水平,難度不小。在今年以來小熊電器業績大漲的同時,也有不少企業悄然布局,有意進軍小家電市場分一杯羹。
今年3月份,飛科電器發布公告稱,受讓純米科技部分股權并對其增資。交易完成后,飛科電器將持有純米15%的股權,雙方將聯手拓展廚房小家電。4月,廚電巨頭方太發布旗下首個輕廚品牌“米博”,這是方太集團深耕大廚電領域多年后,首度入局廚房小家電領域。
前有巨頭,后有新軍,小熊電器這匹“黑馬”面臨著重重挑戰。同時,與其他小家電企業不同的是,小熊電器還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據悉,小熊電器前六大股東當中,家族成員的持股比例為61.34%。其中,小熊電器第一大股東為為兆峰投資,持有公司5329.80萬股,持股比例44.42%。而兆峰投資背后實控人為小熊電器創始人、董事長李一峰,持股比例達90%。
另外,小熊電器第三、五、六大股東分別為龍少柔、龍少靜、龍少宏三姐妹,三人均為小熊電器前身小熊有限成立時的實際出資人,其中龍少宏系李一峰兄弟之配偶。
家族式管理是小熊電器起步發家的特點,但隨著小熊電器IPO成功和規模壯大,公司本身也面臨著轉型問題。家族成員控股過多,會否導致小熊電器發展出現瓶頸和弊端,仍需后續觀察。
梁振鵬認為,“小熊電器是一家主打差異化的小家電企業,但公司研發投入偏低,創新動力不足。從長遠發展看,家族管理對于現代企業而言有不小的風險,小熊電器發展之余,仍需重視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
關鍵詞: 小熊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