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樓市調控到現在,已經肉眼可見的膠著,發布政策的城市越來越多,市場面的整體反饋卻一直以平淡為主。
這一周地產圈的熱鬧程度,比想象中更精彩。
圍繞市場,深圳停車位事件發酵成了頭條新聞,廈門當年的地王現在連樓面價都賣不出了,銷聲許久的蛋殼公寓出來“詐尸”了。
圍繞開發商,中國電建竟然真的官宣全部剝離房地產業務,金茂溢價3成吃掉了另一個“小華夏幸福”宏泰,萬科往深圳最大舊改項目砸了幾十億重金。
圍繞大佬,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想買自家公司開發的項目養老,結果這一次又沒有搖中。
圍繞“松綁”,沈陽房交會期間買房契稅全補貼,資陽買房可提取父母和子女公積金,越來越多城市將房貸首付降至最低2成,利率回到5年前水平……
很難說這些事之間有什么直接關聯,但大背景都是一樣的,這一輪樓市調控到現在,已經肉眼可見的膠著。發布政策的城市越來越多,市場面的整體反饋卻一直以平淡為主,或者呈現了計劃外的情況。比如個別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激增,比如各種鉆政策空子或者擦邊的0首付,比如助貸機構們又開始無比活躍。
剛剛一位千億房企的營銷總發了一則動態,說今年民營房企難,在北京的民營房企更難。其實,大家都很難,前5個月開發商們的整體業績依然沒有什么明顯起色,有百強房企管理層在參加活動時甚至喊出要以“信心、耐心和決心”來實現業績恢復。而老百姓層面談論起買房,“觀望”早已成為主流情緒。
開發商的難可能真是全方位的,前有“三道紅線”、集中供地,后有各地的嚴厲調控,“房住不炒”大目標之下,保住業績都已經是難事了,回款、還錢、賣樓、現金流等詞頻的高壓之下,拿地和發債已經成為衡量一家開發商情況好差的標配了,而且很多銀行基本只接待貸款白名單上的開發商。
現在還能拿地,說明這家開發商的基本面一是沒有“爆雷”,二是還有可動用的流動資金;現在還能發債,則是上述基本面之外,還有機構和投資者的認可,還承載了政府的信任。為什么這么說呢?看看被上交所選中投資路演的那幾家民營房企,北京今年兩次集中供地里,旭輝和龍湖在列,正是為數不多的民營房企拿地代表。
“目前的政策看似熱鬧,但實際效果可能比較有限”差不多是目前行業共識,所以當前幾天報道廈門地王還是連樓面價都賣不出的時候,很多人并不意外。記者私下里也和多名房企員工聊過,很多人對未來不甚樂觀。他們覺得,目前房地產政策已經從史上最嚴階段過渡到了一個極為寬松的時期,但是市場沒有看到太明顯的變化。現階段有些不痛不癢的“松綁”,暫且無法從實質上改變什么。
不過,房企朋友們還是做了解釋,這里的不甚樂觀,指的是行業不會再恢復到往日那種高歌猛進的狀態,但房地產作為整個大經濟的基礎性行業,一些穩健房企平穩生存下去是沒問題的。
這方面也有案例,借著“松綁”,有真本事的開發商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金茂在吃掉宏泰就表示,“近期廊坊(宏泰總部所在地)調控政策放松,且宏泰股價處于低位,公司希望在此時完成收購,將其私有化退市”。
更有本事的,則借此徹底脫身,選擇了更能賺錢的領域——中國電建準備好好做新能源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陳夢妤 每經編輯 魏文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責編:蔣冬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