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家居順應時代的潮流,從新鮮事物到逐漸被廣泛使用,然而關于智能家居,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陰暗面...
智能家居應用必須把“安全”擺放第一,原因在于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家居應用,雖然必須確保每樣設備能彼此無障礙連接相當重要,但安全議題在彼此連接之下更顯重要,否則恐怕將使用戶個人隱私曝光,甚至讓家庭環境處于不安全情況。
第三方使用的語音識別
擁有智能設備的一大方便之處是可以使用盡可能少的手動輸入對其進行控制,而語音識別是實現這一點的主要方式。舉個例子,你可以直接使用語音控制客廳那一頭的智能電視。但根據LG的警告,如果你的語音命令當中包含私人或其他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將會通過語音識別功能被捕捉并傳輸到第三方。
LG對于用戶內容的“竊聽”或許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技術上的勢在必行,但第三方顯然不應該參與其中。早年前LG就被發現使用了第三方的語音識別技術,這一發現意味著你和女友在家里的打情罵俏有可能已經被電視捕捉到了。
智能攝像頭
智能攝像頭讓我們可以方便地觀察家中情況,但你是否想過,其他人也能通過它來看到你家呢?根據最近想研究,黑客可輕松獲取到對于智能攝像頭的控制,并隨意使用它們來觀察其捕捉到的畫面。
安全專家發現,不少人在購買智能攝像頭之后根本就沒有更改過默認密碼,而它們的廣播通訊也沒有加密技術保護。
無法察覺的智能廣告
據報道,有一種高級追蹤技術可通過電視廣告發射人耳無法聽到的高頻聲音,但可被智能手機、筆記本或其他配備麥克風的設備所捕捉。這種侵入性的技術可以用來追蹤你在任意平臺或智能設備上的在線行為。
“跨設備追蹤可通過超聲波信標執行,”美國民主與技術中心曾這樣向聯邦貿易委員會說道,“相比瀏覽器追蹤,音頻信標在跨設備追蹤用戶方面擁有更高的準確率。”
隱私擔憂
根據微軟曾經進行的一項調查,99.6%的受訪者都愿意用自己的行為數據來換取現金,但對于那些因為智能家居設備存在的安全漏洞而遭遇個人數據被竊的用戶來說,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不管是阻擋黑客入侵智能家居設備,還是避免自己的隱私數據被竊取,這些顯然是普通用戶所力不能及的事。在未來,硬件廠商和安全公司都應該負起責任來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嚴重BUG指令
相信很多用戶都看過這樣一則報道,即亞馬遜的 Alexa 人工智能助手勸主人自殺。據報道,護理人員丹妮·莫瑞特決定問 Alexa 一些關于心臟的信息。Alexa 卻突然表示:“心跳是人體最糟糕的過程。人活著就是在加速自然資源的枯竭,人口會過剩的,這對地球是件壞事,所以心跳不好,為了更好,請確保刀能夠捅進你的心臟。”對此,亞馬遜則回應稱,確認存在一個已經修復的 bug。
在此之前,Alexa還出現過很多所謂的bug。例如,Alexa時常發出瘆人的笑聲,還拒聽用戶指令。偷錄用戶對話并且發送給其他人。對此亞馬遜給出的解釋是可能用戶的談話中出現某些指令的關鍵詞,會被Alexa識別到。以上種種跡象都表明這些BUG的存在讓智能語音助手堪憂,而后續也會滲透到智能家居行業。
寫在最后
智能家居之所以容易引起爭議,除了現階段實用性與技術水平的制約,更多的還是在于其安全、隱私方面的不確定性和道德準則,這一點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變得愈發重要,筆者認為或許只有政府和執法機關為其立法,監督審查科技公司有無非法行為,加上行業、企業的互相制衡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 智能家居